030:特别报道·专访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030:特别报道·专访
上一篇

王长田 希望改革快一点

2012年09月20日 星期四 新京报
分享:
王长田
198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曾就职于政府机关,在东北做过生意,还在《中华工商时报》做过财经记者。现任光线传媒有限公司总裁。光线传媒是中国最大的民营传媒娱乐企业之一,去年成功登陆创业板,旗下拥有十多个强势节目。
新京报记者 李冬 摄

  目前环境对文化产业有利有弊

  新京报:你曾说任何一个行业都有冬天和春天,目前的环境对文化产业来说是冬天还是春天?

  王长田:现在的环境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利有弊。有利的方面是国家明确提出要发展文化产业,大的舆论环境和社会环境都比过去要好;同时,各地也有一些相应的鼓励政策出台。整个社会形成了投资文化产业的氛围,各种资源的投入相比之前增加很多。

  但也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把文化产业看得过于意识形态化,对内容的审查管理也过于严格;针对文化产业的改革配套措施还得继续完善;文化产业的很多领域依然没有开放。

  从配套措施来看,各级党委宣传部门和一些地方政府还是比较重视文化产业的,但很多其他相关部门的改革跟不上,比如公安、工商、税务、海关等部门都或多或少的掣肘文化产业发展,整体配套措施不够。

  总体来讲,文化产业公司都是小型公司,税收负担显然太高了;此外,对文化产业的法律保障也不够。

  新京报:这些问题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很大?

  王长田:相当大。很多重点大型项目、资源和机会,都是国有企业优先,或是以国有企业为主导,现在正不断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在这种状况下,会对民营企业形成新的挤压,民营企业因此很难做大。

  长远来讲对政策有信心

  新京报:近期一些文化产业发展鼓励政策相继出台,你如何评价这些政策?

  王长田:长远来讲,我们对政策是有信心的,但不确定这个长远到底有多长。

  新京报:中国的文化企业与国际文化企业的差距在哪里?

  王长田:首先,从规模上看就跟人家差得太远了。美国大型传媒集团的年收入在400亿美元左右,大约相当于2500亿元人民币,而国内大型民营传媒企业的年收入只有约10亿元人民币。

  再以传媒产业为例,国际传媒集团的体制是传媒娱乐一体化,同时拥有内容和渠道。而我们只能提供内容,不能拥有渠道。这就意味着有时候内容没有出口。

  第三,国外的文化企业运作是完全市场化的,国内却有很多行政制约。有时甚至是一个电话、一个批示或者是内部文件等,都会对企业发展形成各种各样的制约。

  希望在市场化环境中生存

  新京报:行政制约的问题,你认为应当如何解决?

  王长田: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一个比较大的整体改革,文化产业的改革跟国家的整体改革是联系在一起的,文化领域的改革不可能单兵推进,我们只是希望改革能够快一些。

  新京报:你如何看待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

  王长田:建设文化强国不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及的事,前提是政策必须创造这样的环境和土壤。文化企业还是希望能在市场化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

  新京报记者 李蕾

  从配套措施来看,各级党委宣传部门和一些地方政府还是比较重视文化产业的,但很多其他相关部门的改革跟不上,比如公安、工商、税务、海关等部门都或多或少的掣肘文化产业发展,整体配套措施不够。

  ——王长田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