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7:文化新闻·动态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7:文化新闻·动态
上一篇  下一篇

“绘本阿公”郑明进:

文化种子会在孩子心里发芽

2012年09月21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台湾资深儿童插画家郑明进44年后来到北京,进行绘本推广。

  台湾绘本阿公郑明进25年后再次来大陆,当年,站在20多位老画家中领奖,他是名副其实的小郑。如今,他已80岁了,大家都亲热地喊他郑爷爷。1968年,郑明进出版的第一本图画书《十兄弟》被华人世界视为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绘本,44年后的2012年9月16日,他带着《十兄弟》来到北京,进行大陆首发。他在《请到我的家乡来》中,邀请全世界的孩子发现认识自己家乡的美。又在 《十兄弟》中寻找中国民间故事,用幼儿的观点看世界,使用平面式透明画法画海浪画鱼,真正做到让幼儿看得懂。

  作为台湾资深儿童插画家、儿童美育奠基人、教育哲学家、台湾绘本事业的重要推手与源头,他最早“去海外参加世界插画展”、“在华文图画界举办个展的童话插画家”、“出书介绍世界插画家”、“在儿童文学界举办个人学术研讨会”。无论是华文儿童图书的创作、研究、推广和出版,都绝对不能被忽视,而他更关心的是如何通过图画书营养孩子的心灵。

  受访这天上午,他在北京北海散心,习惯性地拿起蜡笔画画,完成前的半小时内,有一对祖孙一直站在他旁边看他画画,幼龄小孙子手指着画面奶声奶气地说,这是白塔,这是湖,这是船,这是蓝天白云。长者则在一边乐得合不拢嘴。他从这一幕再次体会到儿童图画书最重要的三个功用:认识世界、欣赏美、改善亲子关系。这样的理念也是他一直关心的。他认为,一本图画书是文化的种子, 它们要在孩子心里发芽。

  ■ 人物对话

  新京报:做了25年儿童美术教育老师,致力于儿童图画书的推广。现在儿童美术教育理念是否与您当年的有变化?

  郑明进:他们有很多改进,以前的教育手段只是老师在黑板上画画,孩子跟着画,或者是老师印好画纸,让学生去着色,没有创意,效果并不好。现在的孩子们有很多机会去与自然接触,教育手段也更丰富了。从儿童色彩心理学角度看,儿童画体现出儿童心理和创作动机,现在普遍比较尊重儿童创意,让儿童自发去学习和创造美,而不过多干涉、影响他们的想象力空间。老师在其中仅仅是起到引导作用,现在台湾的问题是比赛太多,美育老师更多重视技巧,忽略了儿童的想象力感受力。

  新京报:儿童从图画书中吸取到什么比技巧更重要?

  郑明进:儿童对图像的看法会更深入,通过视觉刺激,他们对世界产生兴趣。愿意深入自然和人群去进行观察,思考,创造。图画书不是万能的,但是能助力他们多方面的能力,比如认识事物的眼光,做事的能力。图画书不应该只归类到美术教育,它也与科学、人文、社会各领域都有关系。幼龄的孩子比较单纯,不会直接学习和接触这么多的门类,通过阅读儿童图画书,很难马上就看出科学或者人文方面的能力,但这些都是隐含在里面的。

  新京报:你在家里是怎么对两个孙女进行美术教育的?

  郑明进:家庭教育会多一点温情,小孙女画画,我会提供纸张,让她从线画开始,慢慢学习涂色,很少干涉她。她有一阵子特别喜欢黄色,老用黄色,我们怕她用色太单一,偷偷把黄色藏起来。但我们还是很高兴,她搜集暖色调,从色彩心理学角度看,她会是个快乐的孩子。

  新京报:为什么你鼓励孩子多看图画书少看动画片?

  郑明进:电视太快,节奏太满,它占据了孩子的大脑,让他们顾不上思考,而只是去接受,这样对想象力的培养很不利,会变成电视儿童。好的方式是缓慢的,有渗透力的印象。阅读就是这种方式。

  采写/新京报记者 刘雅婧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