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6:北京新闻·社会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46:北京新闻·社会
上一篇

“海归”想创意 旧衣料变身潮时装

帮助金盏乡皮村同心合作社女工打开产品销路,产品获一些设计师、艺术家青睐

2012年09月21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昨日,张会祥在自己的小店里。新京报记者 王嘉宁 摄

  新京报讯 金盏乡皮村一间简陋的房间里,32岁的农妇方玉红一针一线地拼接着旧布料。以前,她从未想过这些旧布料能“变身”潮流时装,直到“海归”张会祥想到创意拼布的方式。

  做拼布女工月入千元

  方玉红是河北保定人,2005年跟随老公来北京打工,有两个小孩。在照顾孩子之余,方玉红加入了金盏乡皮村同心合作社缝纫组。

  合作社缝纫组负责人吴利珠介绍,合作社是由流动妇女组成的公益自助组织,靠制作手工艺品出售补贴家用。此前,合作社主要制作拖把、袖套等,但赚不到什么钱,直到和张会祥合作生产拼布后,销量有了保障。“现在我每月能挣千元左右。”方玉红说。

  拼布时尚品销路渐打开

  昨日下午,五道营胡同一间10多平米的小店里,曾旅居加拿大的张会祥神采飞扬地向一位外国顾客介绍产品。

  他顶着一头爆炸式发型,戴一副黄色宽边眼镜,宽松的黑裤子正是拼接而成的。在他的店里,时装、手提包也都是用旧衣料加工拼装做成的。其中,“得意之作”是一件撞色的绒布夹克,集合了蓝、棕、橙、黑4种颜色,醒目时髦。而这些产品,都是出自同心女工合作社妇女的巧手。

  “我回国就是希望能为弱势妇女群体做一些事情。”张会祥称,去年,他了解到同心女工合作社的情况后,想出一个大胆的创意,从免费收集的旧衣服中挑选出合适的布料,请设计师指导合作社的女工把旧布料加工成有创意的拼布,再做成时尚商品出售。

  这些产品获得国内外一些设计师、艺术家的青睐,尽管目前尚未赢利,但销路已逐渐打开。张会祥从利润中抽取一部分,反馈给合作社。

  ■ 对话

  “从不打农村妇女的噱头卖产品”

  新京报:为什么会选择帮助贫困的农村妇女?

  张会祥:我在加拿大生活十年,在一家电信公司担任项目经理,算是实现了自小期盼的富裕生活。但是我骨子里还是挺“中国化”的,4年前我携带妻女回到北京。我妻子是研究女性文学的学者,通过她我接触到很多底层的农村妇女。我认为中国的女性非常伟大,忍辱负重,帮助一名妇女,就能帮助一个家庭。

  新京报:怎么想到把旧衣料拼装成时装的创意?

  张会祥:我经常在朋友圈中募集旧衣服捐赠,有些破旧的衣服不适合直接使用,扔掉了又可惜。我平常喜欢自己动手设计,也认识一些设计师朋友,于是想出了“艺术扶贫”这个创意,把废弃的布料加工成时尚品。

  新京报:有人说你的产品打着扶贫公益的旗帜,其实卖很贵的价钱。

  张会祥:我的产品包含着复杂的设计工艺,每一块拼布都是设计师根据布的不同质地、颜色、形状组合起来的,每一件产品都是独特的,物有所值。我从来不打“农村妇女手工制作”的噱头来卖产品,顾客愿意买我的产品是因为他们对产品本身满意,而不是买我的产品故事。

  本组稿件采写/新京报记者 萧辉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