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4:地球周刊·封面故事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4:地球周刊·封面故事

谁“绑架”了日本首相

“购岛”闹剧背后的右翼群像

2012年09月23日 星期日 新京报
分享:
7月6日,日本民众抗议重启核电站。
9月14日,日本自民党启动总裁选举。
2011年10月27日,桥下彻当选大阪府知事。
石原慎太郎
当被媒体问及如何看待“‘购岛’导致中日关系恶化”时,石原一副毫不在乎的姿态:“不就是损害了经济利益吗?扩展其他的利益不就行了……我这是为拯救日本!”
安倍晋三
安倍晋三曾在2007年至2008年出任首相。他有一个著名的外号:“自民党最右翼”。对中方对日方非法“购买”钓鱼岛的反应,安倍竟渲染称,这是“日本从未有过的国难。”
桥下彻
大阪府知事。日本媒体认为,桥下彻在不少地方,特别是在政治手法上给人以模仿小泉纯一郎的印象。如今仅44岁的桥下,已经被视为未来首相的热门人选。
9月11日,日本自卫队准备接受首相检阅。

  “日美关系、日中关系、日韩关系,拜托你了!”

  2010年6月,时任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在辞职前,特地给继任者菅直人留下这样一张纸条。这位民主党建党以来的首位首相,在执政的末期,最放心不下的,竟然不是日本萎靡不振的经济,而是日本的外交,尤其是邻国外交。

  2009年8月,鸠山带领年轻的民主党,在大选中一举击败执政半个多世纪的老牌保守派政党——自民党,改写日本战后历史。执政后,鸠山一改小泉纯一郎以来的自民党执政理念,对内弱化修宪等保守政治倾向,对外提出将中国、韩国当朋友的“友爱外交”。东亚舆论,也由此对民主党执政后的日本政治走向乐观以见。

  然而,短短2年过后,民主党第三代政权——野田政权,却把鸠山的嘱托,彻底抛到脑后。“国有化钓鱼岛”的政治闹剧,让“友爱”不再,中日关系似乎一夜之间重新回到小泉时代。

  “领土”和外交问题,历来是日本右倾保守势力活跃的主要舞台。从极右翼分子石原慎太郎挑起“购买”钓鱼岛事端开始,右倾保守势力一直是“购岛”问题被大肆炒作,并最终“促成”民主党政府“国有化钓鱼岛”的重要幕后推手。

  “设下圈套”逼政府就范

  “他怎么会说这样的话,我们怎么完全不知道?”

  2012年4月17日夜,当东京都知事,极端右翼分子石原慎太郎在华盛顿突然扬言东京都政府要“收购”钓鱼岛的时候,正在东京都厅观看他演讲直播的新闻部门官员惊诧莫名。

  在过去数十年的中日关系史上,因为钓鱼岛问题的敏感性,双方在这一问题上均较为理性和克制,即便出现问题,也基本波澜不惊。然而,这一次突然由日本地方政府、由极右翼分子挑起的事端,却引发了令这些新闻官员们始料未及的后果。

  石原慎太郎,这位臭名昭著的极右翼分子,80岁高龄,仍不忘其“反派本色”。

  就在石原慎太郎在美国扬言“购买钓鱼岛”之后没几天,石原重操演员老本行,参加了根据自己原作改编的电影《青木原》的拍摄。在拍摄现场,有记者提及,这是他1965年出演电视剧后首次重返银幕,对此石原脱口而出:“不是啊,总是在电视露面,出演反派角色啊。”

  在整个“购岛”闹剧中,石原的确将他的“反派角色”扮演得淋漓尽致,他不仅最先挑起了这个话题,还接连采取各种行动,炒作这一计划,最终一步步地逼民主党政权“就范”。

  自抛出了“购岛”言论后,石原在各种场合提及这一话题,同时“完善”购岛动作,包括联系“岛主”栗原家族、细化“购岛”计划、设立账户呼吁捐款,甚至派员到钓鱼岛附近调查等。石原密集的举措,使得这位行将任期届满的老政客一时间成为“政治明星”,逼得野田政权不得不频繁地对石原的计划做出表态和反应,从最初的“不知情”,到“支持”,直到最终做出“国有化”的错误决定。

  石原在华盛顿时,曾扬言“日本政府不敢做的事,就由东京来做!”最后看来,这也许只是石原的“激将法”。他显然得逞了。

  石原的积极推动“购岛”计划,还不忘拉上他的儿子——日本最大在野党,也是保守派大本营的自民党干事长石原伸晃。在从华盛顿回到东京不久,他就亲自赴自民党总部,会见自己的儿子,要求该党助其一臂之力。尽管为避嫌,石原伸晃并没有答应父亲,只是说“将慎重研究”。但是,从其他自民党高官的表态来看,双方明显一拍即合。

  9月2日,在日本富士电视台节目中,石原公开向正竞选自民党总裁的儿子喊话:“如果你因为东京‘购岛’而当选总裁,一定要好好处理钓鱼岛问题。”

  当日本政府的“国有化钓鱼岛”引发中日关系异常紧张时,石原依然嘴硬。

  当被媒体问及他如何看待“‘购岛’导致中日关系恶化”时,石原一副毫不在乎的姿态:“不就是损害了经济利益吗?扩展其他的利益不就行了。要是抹杀了传统和文化,那就要成为别国的附属国了。我这是为拯救日本!”

  石原也许并非不知道,一旦中日经济关系恶化,对日本的打击将是巨大的。早在2009年,中国便超过美国,成为日本最大出口对象国。日本更是中国第三大外资来源地。截至2012年2月,日本对华投资累计项目数46292个,实际到位金额达812.3亿美元。

  自民党最右翼重出江湖

  石原慎太郎的“购岛”计划,还让一支老牌保守政党看到了“翻身”的曙光。

  自民党,这个曾经在日本执政半个多世纪的保守政党,在钓鱼岛事件后,对外强硬,对内改造战后体制的声音显得日益密集。其中最为抢眼的,即为前首相安倍晋三。

  作为小泉一手提拔的自民党精英人物,安倍晋三曾在2007年至2008年出任首相,他就任不久便出访中国,修补小泉时代恶化的中日关系。但是,他还有一个更著名的外号“自民党最右翼”。作为日本前战犯岸信介的外孙,安倍骨子里便是一名保守派。他支持修改和平宪法,让日本摆脱二战体制的束缚,成为一个“正常的国家”。他也多次以个人身份参拜靖国神社。

  在钓鱼岛问题风起云涌之际,安倍高调宣布,参选自民党总裁,并立即成为各候选人中的焦点人物。

  韩国《中央日报》称,进入选举模式的日本逐步右倾化。

  在宣布出马竞选自民党总裁的记者会上,安倍开始高调抛出他的“鹰派主张”,他否认慰安妇问题,并要求修改承认慰安妇罪行的河野谈话。

  在竞选期间,安倍不止一次地渲染来自邻国的压力、甚至是威胁。他在一次访谈中说:“现在的日本,人口不断减少,少子化、高龄化还在持续,现在中国的GDP已经赶超我们了,总感觉受到邻国的轻视。但未来还没有决定。日本还有可能性,不要对历史感到自卑。”

  而对中方对日方非法“购买”钓鱼岛的反应,安倍竟渲染称,这是“日本从未有过的国难。”

  对于在中国各地发生的反日示威,安倍在街头演说时态度强硬地表示:“保护在中国工作的日本人是中国政府的责任。不负责任的国家没有资格成为国际社会的一员。”

  安倍也“苦于”如今不再是首相,他指责野田政权在钓鱼岛问题上不够强硬。“中国方面有6艘船到达钓鱼岛海域,而这个时候首相应该挺身而出。我真希望现在能在那个位置。”安倍还称,这一事件凸显日美同盟重要性。他称,只要同盟稳固,日本的和平就有保证。

  日本政治评论家认为,在自民党总裁选举第一轮投票中,安倍很有可能与另一名保守政客、前防相石破茂进入下一轮投票。第二轮选举只有自民党籍国会议员参加投票,届时在自民党各派系中支持者较少的石破茂可能会处于下风。安倍胜选的可能性很高。

  值得一提的是,石破茂在钓鱼岛问题上的立场与安倍一致,另外,石破茂还公开宣称,日本应该抛弃宪法禁令,建立日本“国防军”。

  对于安倍再次出山,日本共产党机关报《赤旗报》评论称,自民党改不了鹰派路线,不管是谁,都盯准了宪法中的“和平原则”。在执政党时期,他们还自称为“国民政党”,但这一次的自民党党内选举,完全就是在选“右翼政党”的党首。“在最右端的便是安倍晋三。他完全没有反省2007年自民党在参议院选举中惨败的教训,仍然在提倡“斩断战后体制的枷锁,修改宪法,从战后体制中逃脱出来”。

  鼓吹“独裁”的大阪之鹰

  桥下彻的目标是下一届的大选。他也是这次钓鱼岛事件中不可忽视的新生代右翼政客。

  对于桥下,中国人也许不太了解,日本媒体认为,桥下彻在不少地方,特别是在政治手法上给人以模仿小泉纯一郎的印象,而他更年轻。如今仅44岁的年龄,已经被视为未来首相的热门人选。

  2008年当选大阪府知事的时候,桥下彻就已因直言不讳而颇有名气。媒体曾爆出他的父亲是“黑帮”,桥下彻便在街头演讲时喊: “黑帮的儿子有什么错。”

  虽然不是自民党人,但同安倍晋三一样,桥下彻同样是一名极端的改宪派。他支持修改和平宪法,甚至多次主张拥有核武器。他还坚持,日本应实行宪法禁止的征兵制。“日本最令人羞愧的,就是不能单独发动战争”;“是男人,就应该不怕死”。

  桥下彻的政治主张,吸引了不少保守政客。

  2010年,时任大阪府知事的桥下彻开始推行“大阪都构想”,他与30名支持他的大阪府议会议员成立大阪维新会。其后,不断有府议员、大阪市议员等脱离原来政党加入大阪维新会。

  今年9月12日晚,桥下彻召开募集政治资金的派对,同时宣布“日本维新会”正式成立。桥下说:“从今天起日本的国内激烈选战将展开。”

  有分析认为,在下一届众议院大选中,众议院的480席,“日本维新会”可能将占100—200席,成为第三大党。这并不是不可能的任务,因为不断有其他党派的议员转投其“怀抱”,在12日的大会上,就有来自自民党、民主党等党派7名议员加入。

  日本维新会以“维新八策”为其参加众议院选举的竞选纲领。这个纲领可谓给如今的日本政治打了一个大大的“叉”,最为刺眼的便是修改和平宪法。

  安倍晋三很快对“日本维新会”表示欢迎,他称,希望该党能促成“修改宪法(第九条)”,“借助维新的巨大力量,不会有错的”。

  在6月29日进行的募集政治资金的派对上,桥下彻还抛出重磅言论,“如今的日本政治,最需要的是独裁,或者相当于独裁的力量”。但是,桥下彻同时承认自己成不了一名独裁者,他在推特上写道,“以现在的政体是不行的,选举都是公正进行。”当被指责鼓吹独裁时,桥下竟然回答:“有这么招人爱的独裁者吗?”

  日本维新会在大阪主办维新政治塾,培养众议院候选人,吸引了各党的地区议员,桥下还特地邀请了石原慎太郎进行讲座。石原称:“也想在东京办一个,一起加油。”

  对于钓鱼岛的态度,桥下彻和石原慎太郎是一个鼻孔出气,在香港的保钓人士登岛被非法拘押后,桥下声称,“日本政府错过了最佳时刻,应该让警察常驻钓鱼岛。”

  就在野田首相连任民主党党首的这一天,桥下彻就钓鱼岛在推特上留言,呼吁政府将钓鱼岛转手给东京都。他写到,“日本政府一点儿都不讲战略战术,就把岛买下。……希望石原知事出马,从政府手中买回来。”

  《赤旗报》称,大阪市长率领的“日本维新会”与自民党的“合流”,将意味着反动逆流的形成。

  ■ 分析

  得不偿失

  的“购岛”闹剧

  借助钓鱼岛事件,自民党总裁选举前的造势活动被称为“危险的政治秀”。

  前首相安倍晋三、前防相石破茂、前外相町村信孝、现任干事长石原伸晃、代理政调会长林芳,这5人虽然政见各有不同,但是几乎都集中在修改宪法、承认在海外行使自卫权,以及强化对钓鱼岛实际支配。

  “这5个人一齐在修宪和集团自卫权上发力,自民党已经是右翼政党了。”民主党一名分析人士说,“自民党已经刹不住车”。

  而另一方面,“国有化钓鱼岛”的主角之一野田则如临绝境。9月19日下午,野田佳彦与其他两名民主党党首候选人在东京新宿进行街头宣传演讲,但是这个就任以来的首次街头演讲,口才不错的野田面对的是演讲台下嘘声一片,“骗子”“解散国会”“杀人犯”等等呼声此起彼伏,最后人群齐声“合唱”“快辞职”,几乎听不到野田演讲的声音。演讲结束以后也没有任何掌声。

  野田陷入如此窘境,《日刊现代》援引一名自由撰稿人的说法,“左翼右翼都攻击的首相还真少见。就连首相住宅门口都有示威人群,这在自民党时期是不可想象的。”

  分析人士认为,建党不到15年,执政才刚刚3年的民主党,在面对百年不遇的大灾害、萎靡不振的经济,以及核能、财政赤字、消费税等这些动辄伤筋动骨的政策时,明显显得经验不足。一连串的内政失策,急转直下的民意支持率,在很大程度上推动野田政权最终选择了保守、强硬的对外政策作为“救命稻草”,以挽救岌岌可危的政权。

  但是,“购岛闹剧”的结果,也许是野田及民主党政权始料不及的,极右翼石原慎太郎成功赚取高人气,而本来就是保守大本营的自民党,更获得了千载难逢的自我宣讲的良机,甚至推动了像桥下彻这样的地方右翼势力的崛起。日本TBS电视台本月初进行的民意调查显示,在野的自民党的支持率已经超过民主党,分别为17.5%和14%。在一项“若举行大选,你将投票给哪个政党”的调查中,自民党的支持率更超过民主党5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排名第三的,正是刚刚成立的“日本维新会”,支持率为10%。

  观察人士认为,在此民意背景下,一旦举行大选,民主党能否保住政权,殊难乐观。牺牲中日关系大局,试图挽救政权的野田民主党,明显不是这场“购岛闹剧”的受益者。

  “日本正显示出缓慢、但十分明显的右倾化。”《华盛顿邮报》9月21日刊文称。

  “在中国崛起的背景下,日本在东亚地区的行为正显现出二战以来少有的对抗性倾向。”文章称。

  B04-B05版撰文 新京报记者 张颖倩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