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周出镜
刘希瑞
北京十一学校高三学生
互动方式 与美籍华人、麻省理工学院中国总面试官、家庭教育专家蒋佩蓉女士谈话两小时
强二代关键词 不放弃、不埋怨
刘希瑞很早就报了名参加“强二代”活动,并且明确提出希望与麻省理工学院中国总面试官蒋佩蓉对话。刘希瑞觉得,“佩蓉老师MIT(麻省理工)中国面试官的经历和美籍华人的身份能带给我一些不同的观点”。另外,蒋佩蓉在教育方面的理念,会给刘希瑞提出更深远的建议,“我想,这种建议是从人生目标理想的层面看,而不只是一些琐碎的细节”。
对话结束后,刘希瑞感触最深的是,这场对话让他更加认识到,出国认真学四年给一个人带来的不仅是充实的大学生活,更多的是通过培养独立思考能力,重新审视自己对社会、对国家的价值。“说不定你会真正意识到一个人的追求可以不只是一个个LV包,一套套大房子,它也许是一张在偏远山区贫困小学里的讲台。这些事又有多少人真正做到呢?”
蒋佩蓉也认为,刘希瑞是一个很有理想的小伙子,很有激情,但“我感觉要是他早一些行动,有更多的实践经验,能让他的理想和激情更立体化”。
虽然与以往面试学生不一样,但蒋佩蓉仍然建议,要申请像杜克大学(Duke)这种“highly competitive school”,需要在某个兴趣或领域方面有更深的实践经验或成就,否则很难给要面临很多类似申请者的面试官突出的印象。对此,蒋佩蓉提醒刘希瑞:要多认识自己,能够说出自己独一无二的故事。
与学校文化“MATCH”
蒋佩蓉:刘同学正在做出国读书的准备?
刘希瑞:是的,我计划提前申请美国的杜克大学。
蒋佩蓉:你是自己在申请还是在找中介呢?
刘希瑞:没有经过中介,都是在自己做,想自己锻炼一下。另外,我们学校有咨询中心,可以提供一些帮助。
蒋佩蓉:申请大学的过程不难,但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要了解学校的文化特点,这个过程也很不错。
刘希瑞:我选择杜克大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杜克的篮球很好,我很喜欢打篮球,篮球运动的氛围让学校具有紧密的团队感,有球队的学校,就很抱团。另外,杜克是综合性学校,我目前打算学理,但具体专业还没定,所以希望在比较综合的学校学习。
蒋佩蓉:杜克的确是一个这样的学校,很好,你的计划很不错,降低了未来后悔的可能性。国内大学录取很喜欢用分数来衡量,但其实这没有太大意义。麻省理工学院录取的学生,有些并不是学校第一名的。录取学生,其实是看学校的文化,是不是跟你“MATCH”(匹配)。
刘希瑞:杜克有Duke Engage,项目会100%帮你提供活动费用,鼓励学生做公益。
蒋佩蓉:做个乐于帮助别人的人,改变中国形象,做好公关工作。
回报前对价值观定义
刘希瑞:我的家庭是个非常普通的工薪家庭,但为了我留学,父母要投入一大笔钱,我不知道将来如何让这投资得到最大的回报。
蒋佩蓉:我的大儿子去麻省理工学院第一年的学费很贵,需要我们很节俭。我觉得最大的回报是对得起自己的教育,当父母年老时,对父母怀有感恩的心。用金钱来衡量这种回报很狭窄,我相信你妈妈也不一定要你去华尔街赚大钱来回报。
回报首先要对自己的价值观有定义,是要活得有意义,还是以赚钱为主要标准?回报的问题,需要每个家庭在申请前坐下来讨论价值观,父母有什么期待,孩子有什么期待。我儿子说,将来一定要把钱赚回来还给我们,而我们希望他能做一些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我和我先生也有很多牺牲,但这是我们自愿的,决不能与回报挂钩,否则会让孩子的成长有压力。
刘希瑞:在学校也有分化,很多同学希望去美国感受不同的教育和生活,申请一个差不多的学校,享受四年就回来工作。也有人很努力,想在国外发展。
蒋佩蓉:留学生要做对得起内心的决定,并承担后果,因为说不定这个决定是错误的。没有冒险就没有成长的可能。我想用美国罗斯福总统的一句话鼓励你:“成功不属于评语家,不属于指出强者如何跌倒的人,也不属于指出行善者怎样能做得更好的人;成功属于身体力行者。他知道,假如一切顺利,他最终将品尝胜利;然而,就算他失败了,至少也是经过一番冒险。”
不要一次申请很多学校
刘希瑞:我计划读完大学后周游世界,我喜欢背包旅行。今年暑假我去青海支教,我看过一个电影《放牛班的春天》,想试试,当然也不排除功利成分。我联系了一个偏远学校,在那待了两周,给那些孩子讲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我想等明年申请完学校后去那里待更长时间。
蒋佩蓉:我的孩子两岁开始,每年全家一起去孤儿院住一周,到中国后每年五一去甘肃支教,没有长假后孩子就自己去。虽然这样的行动一次不能影响很多,坚持长期做,你会看到因为你改变很多生命。现在申请美国大学的奖学金越来越多有这方面要求,这起到很好的作用。
刘希瑞:马上就要面对申请和面试了,您可以给我一些建议吗?
蒋佩蓉:不要一次申请很多学校,申请两、三所你非常想去的学校,准备1-2所你一定能够被录取的back-up学校。这样你能认真去探讨双方的MATCH,而不是把自己打造成一个没有特色的人。
面试后一定要发封邮件表达你的谢意,建立联系,继续跟进。面试前可以先搜索这个面试官的兴趣,问些他会感兴趣的问题。但要学会在最短暂的接触内表达最精粹的想法。
刘希瑞:我昨天见了杜克大学的招生官,很喜欢那个老师,希望跟老师建立联系。
蒋佩蓉:就是这样,国内的录取方式是选分数,国外是选人。你如何讲述你的故事来感人,让对方被你吸引,怎样让对方认识立体的你,这都很关键。
你可以发一封邮件给他,告诉他你的想法,梦想,甚至请教他的建议。
去了国外多跟家人联络
刘希瑞:我希望出国读书的想法是从初中开始的,初二报了个英语班,班上的李江老师讲美国见闻,再加上那时读了很多龙应台的书,这都对我影响很大。还有就是看到一张哈佛的照片,在夜晚的图书馆,看书的人很多。
蒋佩蓉:后来证明那不是哈佛的图片(笑)。上了国外的大学后,我认为,比较重要的是要了解你的根,多跟家人联络。另外,不要总呆在中国人的圈子里,一天到晚讲中国话,多跟其他人交往,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他们也能从你身上学到很多,你要扮演桥梁的角色,去影响别人对中国人的看法。最好的融入社会的方法就是服务社会。
刘希瑞:很多人都认为中国留学生很难融入主流社会。
蒋佩蓉:去美国,你会发现,最排斥你的通常是前任的华人移民。我们要了解当地文化的价值观,不是所有西方的东西都是好的,你要想好要什么不要什么,你要什么才能决定你的高度。拥有高尚的价值观,永远不会是主流,很多美国主流社会的价值观也很糜烂。
刘希瑞:大陆学生到美国后,是不是也会有一些通病?
蒋佩蓉:大陆学生不足的是比较功利化和自私,不懂得为他人思考。所以我们也希望选择愿意为社会负责任的人。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王荟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