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2:文娱时评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2:文娱时评
下一篇

“小马奔腾”的收购小算盘

2012年09月25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电影观察】

  小马奔腾收购美国数字领域公司一事,在昨天清晨由太平洋对岸传回国内。这个消息首先是由负责审理并购事务的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方面提供的。嗅觉灵敏的美国媒体在消息刚刚确定后就利用时差抢先报道出来。

  从上半年的万达收购AMC、默多克入股博纳开始,一桩接一桩的并购和股权交换生意发生在太平洋两案,让今年成为中国电影的“收购年”。小马奔腾为何要收购数字领域?

  所购并非优良资产?

  因为消息来源非常有限,现在对此事的报道的内容基本上千篇一律。不过在这些已知的信息里,不少是需要澄清的。

  其一,数字领域公司是当初由詹姆斯·卡梅隆创建的电脑特效技术公司之一,但不是唯一的;其二,这家公司更换过多次股东,早就和卡梅隆无关了。在媒体报道中,还提到这家公司参与诸如《变形金刚》等等多部好莱坞大片的制作。但实际上,好莱坞电影摄制通常不是只和一特效公司合作,参与过大片的制作,并不代表技术实力有多强。

  再来看看详细过程,就会发现这是一家因为经营不善,已经按照美国破产法案进入破产重组程序的公司——当地负责清理破产公司资产的法院已经以代理股东的身份对这家公司进行破产竞拍。而在小马收购前,这家公司一些还比较优质的资产和资源已经被公司管理层打包买出去一部分以换取现金流。小马奔腾以区区3000万美元的价格就收购其75%的股权,这个数字本身就说明其价值并不可观。

  美国的有实力的电影特效技术公司都是凭借专利技术特长在全行业称霸的。换句话说,如果一家公司拥有技术优势,那么它的经营方式只会更加丰富,所谓经济危机不仅不会威胁其生存,而且还有助于它趁机兼并其他公司,实现扩张。数字领域公司现在的情况正好说明它在美国只能算二三流的特效公司。

  今年中国民营影视公司在美国的几起收购案,有一个共性,即收购的项目都不是优良资产——AMC院线和数字领域在收购前都处在负债累累的经营状态下,中方收购资产的同时还同时承担了数千万美元的债务。这不禁让人联想起当年日本在美国的一系列收购案,日本财团在处在经济泡沫顶峰时跑到美国大肆买地买楼买电影公司,几年后本国经济泡沫破裂,美国经济复苏,当初高价买来的资产又被美方低价收了回去。举这个例子有一定的实际借鉴意义,因为美国的商业财团一向就有在经济下行时期借别人之手为自己“代管”资产的习惯。

  小马奔腾野心在哪儿?

  我想国人还不见得都有健忘症,这么快就忘记了日本人在美国触的霉头。小马奔腾收购数字领域公司,表面上看是一笔跨国生意,但实际上很可能是要达成“墙外开花墙里香”的目的,即它想涉足到时下和国内的电影产业既有关系又正被热炒爆一个产业:3D动画片特效。

  小马奔腾进入电影行业的时间比较晚。它进入电影行业那年,正是华谊兄弟在创业板上市创造财富神话的时候。小马奔腾一直酝酿着上市,而今年对实现这个计划又颇关键。

  既然进入电影行业的时间晚,也就意味着小马奔腾在传统的行业布局上也比别人迟了。作为一个后来者,小马奔腾在一些已经被前人瓜分的差不多的市场上,会遇到更明显的阻力。这就迫使小马奔腾必须寻找一个新型的热门版块。

  而最近几年,“3D”在中国电影业里是最热门的话题,以至于做电影发行制订票价时,有没有3D都是重要标准之一。现在小马收购数字领域公司,正巧是在这个既热门又稀缺的方向上填补资源。别看数字领域公司在美国只是二三流的公司,但毕竟是在电影工业最发达的美国,电影工业国的二流拿到尚处在手工作坊状态的中国电影业,已经是很有竞争力及优势的。

  所以说,小马奔腾对数字领域公司的收购,其目的很可能类似当年上海汽车集团对破产的英国罗孚汽车的收购案。以收购的方式进行技术引进,小马奔腾很可能会将数字领域公司的技术打包带回中国,让自己在国内电影业的特效技术中处在优势地位。所以说这起收购案,正是一出醉翁之意不在酒,墙外买酒墙里香的买卖。

  □秋原(北京 电影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