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9:文娱新闻·对话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9:文娱新闻·对话

个人书画艺术展798开展,展出绘画及书法代表作品,接受专访谈创作

赵绪成:艺术源于真,成于假

2012年09月25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书法作品《飞》
“都市”系列之一

  9月22日,“七十·从心如梦——赵绪成书画艺术展”在798赵绪成艺术馆开幕,除了其早年反映现实生活之作,也有“飞天”系列、“都市”系列,以及书法作品。赵绪成曾是江苏省国画院继傅抱石、钱松岩之后的第三任院长,早在上世纪70年代,他的作品就曾多次入选全国美展,包括《巧裁缝》《笑谈纸老虎》《小巷你早》等。如今已经70岁的赵绪成,通过三个阶段的“飞天”系列,以及“都市”系列,改变了国画不画光、崇尚水墨传统,用浓墨重彩、粗犷线条,大胆将色和墨混在一起。而他的书法系列,则多来自他对生活的观察与领悟。

  新京报:你是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的,当时为何选择学国画?

  赵绪成:我们的基础都是从素描开始,最后一年分科我学的是国画。当时学国画也不是因为喜欢,而是画油画太费钱,学不起。回过头来我看自己的作品,有个很奇怪的感觉:西画是我的基础,后来我画国画的人物写生,吸收了西画,但具有很浓的中国味道。

  新京报:那你是从何时开始书法创作的?

  赵绪成:从上小学开始。我写了六十多年字了,但写字作为艺术去追求是后30年的事。画得好要费时,画得不好又不愿拿出去,所以就开始写字,后来慢慢写上瘾了。我规定自己每年用3-5个月时间拿来写字,剩下的时间画画。

  新京报:在书法系列中,“办证”系列特别有趣,为何选择写这个?

  赵绪成:我们每天在马路上总能看见很多“办证”的假广告。突然有一天,我看到有个“办证”写得很有味道,回去以后就写下来了。我写这个系列,一个是揭露这个社会作假。不是“艺术介入现实生活”吗?这是最好的介入。

  新京报:听说你书房里挂着“霸道”“不讲理”两幅字,为什么喜欢这两个词?

  赵绪成:这是我的“藏獒”系列里的字。我有次写累了,闲下来看到去年王皓和张继科在(乒乓球)世界杯的比赛,听到一个专业体育评论员在张继科夺下冠军撕掉球衣后,说张继科这球打得太霸道、太不讲理了。然后讲到刘国梁如何评价张继科,说他(张继科)是藏獒。第二天,我就把这几个字作为“藏獒”系列了。

  我在思考,“霸道”“不讲理”为何是个好的评价,后来想想,还是有道理的。人类社会就是个动物世界,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什么人不讲理?有实力的人、有智慧的人可以不讲理;还有对不讲理要不讲理。

  ■ 观念解读

  “飞天”系列 从像到不像

  1979年,我带学生去敦煌写生,当时临摹了一些飞天、佛像,后来把飞天作为我创作的母体。飞天表现了人的一种自由,艺术创作只有达到自由状态,才能创作出好作品。

  第一代“飞天”是用齐白石画虾,也就是水墨的方法来画;第二代“飞天”是在墨的基础上用淡彩进去,偏写实型。但我在创作中很不满足,又转成了浓墨重彩,造型上和写实作品拉开了距离,也就是说由像到不像发展。

  为何毕加索也是开始画得像,之后就画得不像了?他曾讲过:“尽人皆知艺术不是真理。艺术是谎言,它教我们理解真理。”我从他的话中得出一句自己的话:艺术源于真,成于假,这假正是心灵的真;艺术源于像,成于不像,这不像正是心灵的像。其实我的“飞天”也是这样,从像到不像,从清雅到狂野。

  “都市”系列 打破国画禁区

  “都市”水墨突破了墨和彩的矛盾。传统中国画是:色不爱墨,墨不爱色。墨跟色弄得不好会非常难看。

  这里有个小故事,2001年,当时的南京建委主任说,我们南京变化也不小,你们为什么不画?我当时就说了两个字:好,画。第二天建委主任就带着我们去看了不少新建筑,但就是没有人选新庄立交桥。没人画,就只有我画了。

  我用墨色打底,直接用颜色画,但不是国画颜色,国画颜色太薄了,国画是墨为主,画夜晚的立交桥必须得用色,用墨也可以画,但效果总是达不到;第二,中国画最怕画直线,立交桥再弯都是直的;第三,中国画怕光,过去画的人物山水都是画平光,就是阴天那种光。这是中国画的三大禁区。你要画城市,就非得打破这些禁区。

  艺术和人 怪物与怪圈

  人是个怪物,艺术是个怪圈。他画不像的时候,要去画像。人类的认识过程,一开始画不像,岩画、原始艺术都是画不像,后来走到写实,等到画像了,就没路可走了。他又要去画不像。这不是个怪圈吗?

  口述:赵绪成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何建为 摄影/新京报记者 孙纯霞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