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金牌引导员”之一胡雅丽在岗11年,自掏腰包备药方便乘客,改变站台环境
|
54岁的胡雅丽是东城区宽街站的一名公共文明引导员。
她曾是一名下岗女工,2001年4月报名当上了引导员,一干就是11年。胡雅丽说,公交车一次又一次更新换代,自己也在这小小站台上收获了劳动者的快乐与尊严。去年,她被评为全市“十大金牌引导员”。
一女乘客不排队,抬手就打引导员
“记得刚走上站台的时候,咱灰头土脸惯了,也没那个心气儿捯饬。往那儿一站,一看就是个下岗工人。每当听到一些风言风语,心里就堵得慌。”胡雅丽问自己,难道下半辈子就在马路边上摇小旗了?
一天,一辆13路车进站,有名女士没排队,想从胡雅丽的背后挤进车门,胡雅丽一侧身挡住了她。没想到,那名女士抬手就是一巴掌。顿时,胡雅丽的脸上火辣辣的,她直觉上想还手,可举起小红旗的瞬间,又把火压了下去,“请您排队上车,谢谢您的合作。”嘴上说着,眼泪也跟着流了下来。
好多乘客过来安慰她。有人说:“大姐,你得学会正当防卫呀。”也有人出主意:“让领导给做身制服吧,要不然谁知道你们是干嘛的。”这些话使胡雅丽的心绪平静下来:“排队上车,多大点儿事,咋就这么难呢?如果能让大家养成自觉排队的习惯,那站台文明引导就有价值。”
打那以后,胡雅丽像变了个人,出门还照照镜子化化淡妆,领导后来也真给引导员们做了队服,胡雅丽感觉每天上岗倍儿精神。
引导员把自家闹钟挂在站台上
改变了自身形象,胡雅丽开始琢磨着也要改变站台环境。
她自掏腰包准备了乘晕宁、创可贴、清凉油等急救用品。夏天雨水多,她就去批发几毛钱的一次性雨衣,考虑到等车的乘客特在乎时间,她就把家里的闹钟挂在了站台上。
胡雅丽的孩子还特意找来了几个小马扎,让她放到车站。可她发现老年人并不喜欢坐,一问才知道,岁数大了,坐下去容易站起来难。于是,她又全都换成了高圆凳,冬天配上棉垫子,夏天再栓上把小扇子。
公共文明引导员的队伍从最初的1300人扩大到目前的6700人,公共文明引导行动正在向礼仪、环境、秩序、服务、观赏、网络六大领域全面拓展。
■ 讲述
引导年轻人 文明观球赛
今年,公共文明引导员正式进入CBA篮球联赛和中超足球赛场,开展文明观赛引导。他们穿着黄色队服,手举标语牌,微笑着走上看台,让球迷们眼前一亮。
好多年轻人进场后见引导员用抹布把座位擦得干干净净,就跑过来和他们一起擦。有个小伙子曾对胡雅丽说:“您都这么大岁数了,还给我们擦椅子,真不好意思,谢谢您了大妈!”胡雅丽接过话茬:“小伙子,一会儿看比赛可不许带脏字儿。”“放心吧大妈,今儿冲您,我也得当个有礼有面儿的北京人。您就瞧好吧!”
比赛中,公共文明引导员们领着大伙一起高喊“北京球迷,懂球懂礼!文明观赛,从我做起!”看台上只要出现失控的苗头,引导员就举牌。
“还真管用,比裁判手里的黄牌、红牌好使。一波接一波的声浪震耳欲聋,文明观赛的氛围更加浓厚了。比赛结束的哨声还没有吹响,小伙子就蹦起来狂呼‘国安赢了! 北京赢了!’,我拍了拍他肩膀说,小伙子,你也赢了。”胡雅丽说,那年轻人愣了一下,“我赢谁了?对呀大妈,咱全都赢了,又赢了球,又赢了礼!”
从下岗到上岗,从站台到看台,“眼看着北京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我最想对大家说的是,当一名光荣的首都公共文明引导员,咱这辈子——值了!”胡雅丽说。
新京报记者 马力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