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门诊搬迁至楼内;58台自助机提供挂号、预约、缴费等服务
新京报讯 (记者蒋彦鑫 邓琦 浦峰)协和医院新门诊楼10月4日起试运行,届时所有门诊科室将全部搬至新楼。急诊仍在老楼就诊,并将在10月中旬搬至新楼。
同时,协和医院将原晚上8时开始的集中挂号,提前至下午4时。滚动挂3天号源,特需和普通号的挂号地点,都在旧门诊大厅。
皮肤科特需门诊已搬至新址
协和医院新门诊楼及手术科室楼位于原东院区北侧,步行约30米。当前皮肤科、特需门诊已搬至新址,其他科室将于10月3日全部完成搬家。10月4日起,病人看门诊全在新楼进行。
新楼启用后,老楼主要用作教学和办公。同时,这里的1200多张床位的住院区域依然保留。
1300余停车位是原来5倍
协和医院位于东单繁华路段,过去由于车位少,停车困难突出,患者开车来了要找个停车位,需要浪费很长时间,排队等候入院的车辆尾巴,能甩出很远,加剧了东单地区早高峰时段的拥堵状况。
协和新大楼的地下2、3层均为车库,在技术上实现了平层停车与立体停车相结合,新大楼共有1300多个停车位,是原来地上地下总停车位的5倍。目前开放了500个,到11月初将全部开放。
自动配药时间可省一半
新门诊楼,药房的取药窗口增至16个,药房内的4套整盒发药机是一大亮点。
据介绍,患者缴完费后,处方信息会自动传到药房,整盒发药机自动将机内药架上有的药品通过管道传送“吐”到篮子里,由药师核对后交给患者。
目前,医院80%以上的药品可进入整盒发药机系统,一些机外的药物则由人工配置。据介绍,采用发药机后,一位患者从交完费到取完药的实时时间约6分钟,而之前需要15至30分钟。
■ 亮点
尿便样本可自动传输
为减少患者拿尿便样本在大厅往返,协和医院在院区卫生间加装传输设施,并加建卫生间集中留取。
每个卫生间内搁置小托架可放置尿便样本。同时在生化检验“车间”墙上开了一个窗口,设立了标本留取处,窗口面向卫生间,与卫生间只有几步之遥,患者在卫生间留取完标本后可顺道带到窗口,不用再端着样本往返大厅。
尿便检验科的另一侧是特殊标本检查室,该科室原名为“取精室”,为照顾隐私改名,该检查的预约和咨询台也被隔开。
血液检验“一血多用”
轻轻一按钮,胶囊似的传输容器就会载着100多个标本,在2—3分钟内传至新楼的实验室。
新楼里有将近60个传输点,可实现任意两点之间点对点的传输,可传输的物品包括病理标本、检验标本、小包装药品及文件等。
以前需要人工分拣标本,如今由全自动标本处理器,按照测试功能如免疫、肝炎、肿瘤等自动分拣,把不同标本送到不同的检测项目区。通过血清自动分杯功能,一管血可以完成以前需要多管血才能完成的多项检测。
协和医院新门诊楼就诊流程示意图
患者到协和医院新门诊楼就诊,会有新体验。
1 58台自助机“刷卡”就医
过去:建卡、挂号是就诊的第一步。此前,不少医院都是建卡、挂号分开,需要排队两次。
现在:在协和医院新楼一层,门诊大厅设了21个服务窗口,其他各层都设有至少两个窗口,都可提供建卡、挂号、收费三合一的“通柜式服务”。新大楼配置58台医疗服务自助机分布在各层,在这些机器上,患者可挂号、114预约取号、缴费、查询、打印。
2 叫号系统设“续诊”功能
过去:患者持号条和病历手册到护士台报到,等待分诊叫号,拿到检验结果后回诊室找医生确诊开药。
现在:新楼按挂号顺序分诊,设一级候诊区和二级候诊区。患者到达科室后,直接进入一级候诊区候诊;二级候诊区位于医生诊室门口,采取“叫一等二”做法,即诊室里有一人就诊、门口有两人坐等。同时,过号、需二次就诊的患者被排入“续诊”序列,排在二级候诊序列的最后一个,但比一级候诊患者优先。
3 患者看病不再东奔西跑
过去:协和旧门诊楼建成于上世纪70年代,按日门诊量2000人次设计,目前日门诊量已上万。很多新的检查项目分散在老楼、住院楼,要不停问路才能找到。
现在:新门诊楼将全部门诊功能整合在同一座楼内,目前除了PET/CT和放射治疗外,在一个楼里就可实现所有就诊流程。如二层的内科检查区,集中了心电图、心脏超声、动态心电监测、平板运动试验、血细胞、肺功能和血气等7个项目的检查。
4 患者看病不再“走迷宫”
患者在任一窗口完成缴费后,电脑会自动打印出一张导诊单,标明该患者需要做的各个检查项目、具体检查时间、所在位置、到达路径等。在主要岔道口还辅以人工导医,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就医的折返,助患者走上“就诊单行线”。
5 近半项目不预约可检查
协和医院新系统将全院1961个检查项目纳入统一信息平台,患者完成缴费后,像心电图、X线检查等不需要预约立即进行检查的占到总体项目种类的42.8%;像胸部CT平扫等自动预约检查时间的,占总体项目种类的18.8%;人工预约项目目前占总体项目种类的38%,多是出于医疗安全、特殊需求及患者隐私保护等目的。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