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好地段”的基础上,才能考虑户型、配套、规划设计
|
有人说好房子,没有标准,因为每个人对于房子的需求都有个性化的一面。有人说好房子有标准,可惜能够满足标准的好房子,却买不起。在现实中,购房人就是在需求与支付能力之间纠结。对于房地产业内人士来说,就是要尽量找出这些标准的共性,最大限度地满足购房需求。日前记者从购房人与业内人士中,分别选取样本,让他们谈谈心目中的好房子,希望能给读者借鉴。
■ 业内人士
好房子更注重实用性
●袁阳 (伟业顾问市场发展部总经理)
好房子的标准之一,是实用性。首先要考虑到家庭扩容的问题,因为现在购房主力多数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龄段,要考虑到每个家庭成员的居住空间。第二是空间合理的功能分布。原来许多老房子户型在设计上不合理,厨房设计在卧室旁边,进厨房还要穿过起居室。房子不需要雍容华贵,但每个家庭成员不仅要有相对独立的空间,而且要保证空间布局合理,比如要有独立的保姆间,主卧要配备卫生间,与公共卫生间互不干扰,以保证每个家庭成员的私密性。第三点是要满足家庭成员的个性化需求,比如老人房需要安静的环境,要远离公共的活动区域。儿童房要有好的采光,有助于小朋友的成长。
好地段是好房子的首要因素
●任启鑫(亚豪机构副总经理)
好房子首先要有好“地段”,这个“地段”也不是绝对的地理位置,而是符合购房者现阶段自身的需求,例如首次置业的单身客群或年轻夫妻可能更看重交通,靠近轨道交通的房子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好房子”。
而对于家有孩子需要上学的家庭来说,要求邻近教育资源或者有名校进驻,最好能解决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一站式教育,这样的房子是他们眼中的“好房子”。而对于已经退休进入养老阶段的客群来说,养老地产项目是他们的最佳选择。但是鉴于目前国内养老地产并未成型,因此环境优美的郊区项目成了这些老人追逐的“好房子”。
“好房子”只有在“好地段”才能符合这一称谓,在“好地段”的基础上,才能考虑户型、配套、设计等等,没有“好地段”,一切都是“浮云”。
■ 购房者
离单位近是购房首选
●孟先生(公务员,35岁,已购房)
我从2007年起,看了很多房子,包括新房、二手房,老小区、新社区。满意的只有开发商的样板间,真是下了工夫,采光良好、设计精良、细节到位,看了没有不满意的。但是看惯了北京房价的飙升起伏,心情现在已经淡定了许多。现在觉得,房子的户型、朝向、格局虽然重要,但是都没有位置重要。
我认为好房子的第一要义是离自己单位近,或离自己另一半的工作地点比较近,因为自从住在上地之后,发现上班的旅途太痛苦了。我宁愿在单位附近住差一点的房子,也不愿意奔波在地铁和公交车里。每天往返加起来4个小时的压力,什么心情都没有了。
购买知名房企的楼盘
●许先生(大学教师,40岁,已购房)
我的买房经历可谓好事多磨、一波三折,现在单位有同事想买房,时常把我当作“权威”人士咨询,我的建议是,有条件的话,最好还是选择知名开发商的楼盘。
去年春节期间,我和爱人一算,手里已握有100余万元,有条件换套大房子了。最初看中了丰台西四环的一个楼盘,看了所有户型后,该楼盘的形象在我心中几近完美,我经常泡在该小区论坛上。但恰恰通过这个“论坛”,我了解到这个楼盘的开发商信誉不是太好,拆迁不落实,很可能会被拆迁问题拖了后腿而无限期推迟开工,而且之前这个开发商开发的小区经常被投诉房屋质量问题,最终我选择放弃。后来在海淀、丰台、石景山又看了不下二十个楼盘,最后买了四号线沿线一家知名开发商的房子,130平米三居。我的经验是,与中小开发商相比,知名开发商的房子在户型设计、小区环境以及物业管理等方面做得更好一些。
刚需客户首先考虑价格
●乔女士(公司职员,27岁,未购房,观望中)
我打算明年五一结婚,最近跟男朋友到处看房,从管庄到亦庄的小户型看了不知多少,新房、二手房都看过,但无奈预算有限,只能把总价定在150万以内。
在综合了价格、交通、环境、医院、学校等各方面因素以后,目前看中了南三环一个中档小区,算了一下首付和月供,压力还是有点大。
有人跟我说:买房子,先把预算做好,每个月能承受多少房贷,再来算自己能买哪个区域、哪个地段、哪个价位的房子,这样才不会给未来生活带来影响。
■ 投资人
更看重升值空间
●赵先生(金融街某投资经理,35岁)
对投资人士来说,买房子第一看重的是楼盘所在的地段,我会选择在交通线路发达、配套设施较为完善、人流量较多的地段投资买房。一般来说,城市繁华地带、成熟商圈的房子保值、增值的空间都比较大。
另外,我也注重楼盘的升值空间。一些市中心的楼盘可能在短期内升值空间很大,但是长期看就不一定,比如说一些郊区楼盘刚开盘的时候可能不被看好,但是随着市政规划的倾斜或者商业投资的增加,可能会升值。所以做投资得有长远的眼光。
普通刚需或者改善性客户买房可能更看重房子的户型、朝向、住房舒适度、物业管理、小区环境等等,投资人买房子虽然也会考虑这些,但是相对没那么看重。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刘狄 李雪莹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