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0:特别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20:特别报道

大兴农民变股东人均分红八千元

2012年09月28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9月25日,大兴狼垡二村村口的景象。该村通过集体经济改革,村民变身股东,每年获得不菲的固定收益。新京报记者 周岗峰 摄
9月25日,大兴狼垡二村,村委会门口挂着股份合作社的牌子。新京报记者 周岗峰 摄

  地点:大兴区黄村镇狼垡二村、小营村 时间:9月7日、9月25日

  用“身在都市外,一步到京城”形容大兴区黄村镇狼垡二村再贴切不过,南邻五环路,北距南四环路4公里,京良公路穿村而过,是典型的城乡接合部地区。十几年前这还是一个经济发展迟缓的农庄,全村三分之二的人靠种小麦、玉米为生,每亩仅能收入三五百元。如今,狼垡二村已成为股东村,村里不管是农民还是居民,甚至是刚满月的娃娃,只要是本村户口都能成为村办企业的股东,村民足不出户每年就可获得上万的分红利润。

  在大兴区,农民摇身变“股东”已经遍布到各个村庄,截至2011年,大兴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分红达4.8亿元,比2010年增长79%,分红共涉及个人股东54409人,人均分红8817余元。

  2007年开始,按照“资产变股权、农民当股东”的改革方向,北京全面推进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按照时间进程,到2012年,北京将完成京郊所有乡村的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让京郊农民全部成为拥有集体资产的股东。

  9月25日下午,南五环北侧狼垡二村,一栋栋五层板楼有序地排列,一层是各种店铺:小卖部、药房、洗衣店、服装店、银行。小区里设有公交车站,十字路口装上了红绿灯。这里,已找不到村民吴福来老人记忆中的“沙荒地、垃圾堆、渣土坑”,而是城市的一部分。

  一家六口年分红近10万

  72岁的吴福来是土生土长的狼垡二村村民,一家六口人住在村里东头一栋二层小楼里,门口一排商铺,四间房子用来出租,每个月吴福来可收到7000元的房租,这只是吴福来的收入之一,作为村办企业的股东,每年年底全家六口人还能分别获得分红。

  吴福来有村里的股份38.85股,按去年550元一股计算,吴福来一人年底分红为21367.5元,全家六口人一共获得分红将近10万元。

  上世纪80年代分田到户,站在被分到的3亩地前,吴福来心里一阵阵地发慌,地里种上了小麦和棒子。

  每年下来,家里吃粮没问题,但靠这几亩地根本挣不了什么钱。2004年前,吴福来家的三亩地已经被闲置好几年了,他说,种地太幸苦而且收入不大,全家人放弃了。

  80年代中期,狼垡二村经济发展迟缓,全村三分之二的人靠种小麦、玉米为生,每亩仅能收入三五百元。在村里工作了29年的村支书刘秀泉记得,1983年4月,他刚到村子工作时,狼垡二村是成片的沙荒地,周边环境脏乱差,垃圾堆、渣土坑遍地都是,一下雨根本没法出门。

  当时村集体经济靠金属门窗加工、水泥制品厂等少数企业维持,村整体经济基础薄弱。

  村民决定保住“母鸡”不卖土地

  村两委班子在考察了华西村等村的经验后,针对狼垡二村的客观实际,决定走一条“借地生财”的路子。

  吴福来记得,2004年,村里开始反租村民的土地进行集体管理。对村民实行股份制分配,每人享受土地股10股、户籍股2股,当年村里投入分红资金近400万元,人均股份分红3300元。吴福来拿出一个厚厚的记录本,其中一页上面写着“保鸡生蛋、增鸡分蛋”,“这是我们狼垡二村的经济发展理念,就是说,保住村里的资产,用这块资产挣了钱再投资,投资再挣了钱,分给大伙儿,我们是股份制嘛。”

  刘秀泉记得,10年前刚开始改革时,并不是所有村民都理解的。眼瞅着有的村卖了地,分了钱,狼垡二村有人质问村干部:“咱村为啥不卖地?”村干部苦口婆心做工作:咱村地处城乡接合部,交通方便,发展机遇大,如果把地都卖了,虽然能得到一次性收入,但将来招商引资就难了。”

  “理儿越说越明,村民终于形成共识:保住‘母鸡’,不卖土地。”刘秀泉记得,2004年,村里进行了初步股份制改革,采取租赁、入股合作的方式经营土地,使土地资源变成了资本,增加了集体和村民收入。飞达加油站是集体兴办的第一个项目,投资60万元,每年获得租金40万元。加油站收回成本那天,原村支书杨启功心里那个美:“当初要是把‘鸡’给卖了,加油站占的地最多也就是30万元的一次性收入,而如今集体年年有收益。”

  初战告捷后,村里又投资加强工业基础设施建设,俏狐国际时装有限公司等30家企业先后前来落户,投资达3.6亿元,村集体年租金收入800多万元。

  村民年收益最高37000元

  2007年该村将村集体新建的中心商业大街的门面房、超市、市场等资产纳入股份制股本金的范畴,扩大了股本的资金量,建立了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集体资产年收益留存35%作为农村公益事业和集体持续发展资金,其余65%按股量化分配到社员。

  刘秀泉说,他现在的工作重心放在如何能把现有资源再扩大化,让村里的居民每年的分红递增10%。

  刘秀泉掰着指头算了一笔账,去年村里可分配资金达到3860万,1806个村民人均分红达到17000余元(人口股、土地股和劳动贡献股),村里的老年人获得的分红更多,凡是55岁以上的村民每月还有600元的养老金,“加上每年的福利待遇,村里的老人最多的每年能拿到37000余元。”刘秀泉说,今年村里的预定目标是可分配资金将达到4200万,这样今年村民分红在去年基础上,每人有望再增加1000元。“我们向村民承诺未来三年,争取将村里的资产达到5000万,使村民年分红获利再增加。”

  村集体投资新兴动漫产业

  就像滚雪球一样,狼垡二村的生意越做越大,不再满足出租土地获利,而是用获利的集体资产进行入股、对外搞融资。

  刘秀泉说,村里选择部分有发展前景、可以改善村内投资环境的短、平、快项目,以村集体土地作价入股,分别与公交、安宁、汇联等8所汽车驾驶学校、中华文化园等单位合作,每年村集体实现收入460万元。另外,村里还参与国营企业的机制改革,入股本地区“龙头”企业——北京公交驾驶学校。成立了“北京公交驾驶学校有限公司”。

  2009年,狼垡二村又将触角伸到了其他区县和外省的项目中,目前村里投资近1000万元搞融资,投入房地产项目和动漫项目。2009年,狼垡二村看中了位于石景山区的北京银河长兴公司,该公司研发动漫项目,当年村里融资3000万元,获得10%的股份,今年又融资1000万元。2010年,又给河北定州一房地产项目融资4000万,第二年就获利1000万纯利润。

  在整个黄村镇,目前已经有14个村完成了产权制度改革,大兴区黄村镇政府“四有办”主任赵志茹给出的一组数据显示,目前黄村镇搬迁村中已有14个村完成产权制度改革,19个搬迁村实现集中理财,委托资金12.8亿元。理财资金11.18亿元,年收益率6.5%-7.5%,预计年收益8000万元。

  我这十年

  玩命解释别“吃光分净”

  刘金红 大兴区黄村镇小营村村支书

  我是土生土长的小营村人,大学毕业后就一直留在村里工作,2006年5月被任命为小营村党支部书记。从我记事起,村民们守着几亩地种田生活,虽然说不上富足,但也能吃饱。

  随着新城建设速度的加快,小营村于2008年3月进行了整建制拆除,镇里提出来让农民变成有资产的市民。当时进行改革时,村民并不赞同,他们更愿意“吃光分净”,坦白地说,当时我的想法也是直接把钱分给村民得了,省得麻烦。镇里开会则要求我们打消“吃光分净”的念头,建立起农民利益的长远保障机制。

  2008年3月我们村开始搬迁,离开了自己住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家,很多村民不舍得。如何能做好搬迁这件事,我经常彻夜不眠,人也瘦了不少。为了能让村民对拆迁政策尽快熟悉,我跟村干部花了将近半年的时间说服了村民进行改制。当时甭说村民了,连村里的班子成员都不理解。

  那时我们几乎每天都要开班子会,学习上级文件,首先班子成员得想通啊,不然这改革怎么继续下去。经过一段时间的沟通,班子成员接受了改制。党员说通了,我又赶紧召集开村民代表大会,哎呦,说不通啊,玩命解释。

  当时参加村民代表会的有43个代表,经过解释,大部分同意了。代表同意了,老百姓还是不同意。小营村里一共有786户村民,64个党员,我将这64个党员分成7个大组,每组每人联系15到20户去做村民工作,把一封信发到老百姓手里。当时反复跟村民说,这个股份制是帮助不会管钱的人管钱。如果采取“吃光分净”,分到个人了,有一分花一分,到头来花光了。

  2010年3月26日,我们村正式进行股份制改革,现在我既是村里的村支书,也是村里股份公司的董事长,我不能再像从前那样只解决家长里短的事情了,怎样保证村民的年收入是我现在最主要的工作。

  读这十年

  集体经济改革 农民得实惠

  何忠伟 北京农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党总支书记

  目前北京市经济已经发展到一个较高水平,人均收入已经达到1万美元。顺应这种发展趋势,必然对服务业、土地和社会构成等方面有新的需求。

  例如,随着其他产业发展对土地有个更大的需求,农民也对这种需求有了要高回报的需求。这些都符合经济发展规律。

  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农村集体经济改革也是顺应了经济发展规律,事实证明,这几年,北京农民不仅得到了实惠,而且农民的身份也变成了具有资产的新市民。

  但是,此项改革要顺利的进行下去,一定要遵循四个原则,首先是农民自愿原则;其次是共赢原则;再次是竞争原则;最后则是保障原则,当地政府既要保障农民利益,也要保障投资方的利益,为双方创造良好的合作环境,切实保障农民的长远利益。

  【下期预告:南城医疗发展】

  新京报记者 杜丁 大兴区黄村镇报道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