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目前,市面上可以见到多种由名家撰写的中国通史,就这些常见版本的不同特点,经由同为历史学家的专业评点,不失为读者了解这些著作的特点和选择的参照。
社科院历史所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初版:2012年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卜宪群(社科院历史所所长):本书秉承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学说为写作指导,以其社会经济形态学说,阶级阶层分析方法,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基本观点,突出了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过程。
二、从制度文明、社会文明和灿烂的科技与思想文化角度,展现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悠久、丰富和辉煌。
三、将经济发展、阶级和阶层的变化、政治和政治制度的变革作为勾画中国历史发展的主线,读罢全书,读者对中国古代各时期政治、经济、社会结构状况有较全面的了解,也可获得贯穿性的认识。
四、总结历代王朝兴衰治乱的经验教训。因为我们的读者对象包括很多领导干部,通过总结历史上的经验教训,可作为今天治国理政的一个借鉴。古人的政治智慧,对我们今天也很有参考意义。
蔡美彪
《中华史纲》 初版:2012年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张海鹏(社科院近代史所前所长):本书主题主线突出,对各民族的发展史都做了介绍,并且,对史学界现仍有争议的一些观点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立场,读后使人们少犯常识性的历史错误,如对春秋战国的年代划分问题。本书叙述的重点是历代的政治经济制度、施政措施及朝代更替的前因后果,这些对当今有较强的借鉴意义,而作者对其他方面的叙述则惜墨如金。此外,整本书并没有引用马克思的经典语句,但都贯彻着唯物史观的分析径路。
张荫麟
《中国史纲》 初版:1935年
王家范(华东师大教授):读过《中国史纲》的,多会惊羡它的文笔流畅粹美,运思遣事之情深意远,举重若轻,在通史著作中当时称绝,后也罕见(唯钱穆《国史大纲》可相匹敌)。全书没有累赘冗繁的引文考证,不故作深奥高奇,史事都以“说故事”的方式从容道来,如行云流水,可令读者享受到一口气读完不觉其累的那种爽悦。也因为读来悠然轻松,据我个人的观察,读者很容易轻忽了对著者构思和寓意的细心体察;一不经意,书中潜心涵泳所得的精警见地,屡屡就从眼皮下滑过。
雷海宗
《中国通史选读》
初版:1935年
瞿林东(北师大教授):一、本书是一部有鲜明特点的中国通史讲义,其特点是:以目录显示纲领,以解说阐明要旨,以史料为主要内容。二、贯穿历史进程和思想发展的两条线索。三、贵在通识与自得,自成一家,有独立见解。四、以史料为主,全书有目录做统率,有说明阐述要义,从而使所有的史料都有明确的定位和具体的文献价值,显示出自身的生命力和作为反映中国历史基本面貌的魅力。
傅乐成
《中国通史》 初版:1960年
许倬云(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傅乐成先生的《中国通史》将几十年来史学界专业研究的成果,纳入通史的叙述中。相对于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傅著并没有特殊的史观,却十分重视经过考订的历史现象。综合已经成定论的许多研究发现,做个总结。
翦伯赞主编
《中国史纲要》(增订本)
初版:1961年
刘后滨(人大教授):本书作为教材的基本特色是什么?《中国史纲要》的第一个特点就是翦伯赞强调的“从历史出发,用历史事实说明问题,把论述建立在坚实的科学研究的基础上”,这是本书的原则性前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理论贯穿对历史进程的描述分析,是本书的理论特色。第二个明显的特色,就是此书源于教学、不断积累而成。此外,本书还有许多特色,如内容全面而不杂乱,文字简明而准确精炼,分析和判断明确又留有思考余地,断代的划分和涉及的内容符合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这些都是作为教科书的必要条件。
C03-C05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张弘
注:除采访外,本文的撰写参考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增订本),以及其他相关文章。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