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6:书评周刊·童书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6:书评周刊·童书

明夜,和孩子一起看月亮

2012年09月29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中秋之夜,月亮是永恒的主题。每当这个时候,有人围坐共赏月,也有人望月话相思……其实,这样的节日,总在给那些忙碌的人们一个“借口”,回家陪陪老人,陪陪孩子!节日的形式已然不再重要,难得的是一份心思:停下来,享受爱。比如年轻的父母,就不妨和孩子一起,借着绘本与月亮约会一番,去追寻那被遗忘的诗意……

  月亮,你好吗?

  八月十五,满月比其他月份显得更圆满,更明亮。此时此刻,亲子共读《14只老鼠赏月》,再恰当不过。“14只老鼠”系列以唯美的画面、细腻的生活场景和热情洋溢的亲情友爱闻名,在这个故事中,画家描绘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10个孩子一起赏月的过程,从一开始的准备,到渐渐的期待、好奇,到赏月的惊奇、满足和感恩,主题分明,一气呵成。“月亮,谢谢你!谢谢你给了我们这么多好吃的,谢谢你温柔的月光。”文字简洁,情感却张力十足。面对月亮,我们应有这样的诗意盎然;面对自然,我们应有这样的赤子之心;面对这样的绘本,我们仿佛也感受到了作者想要传达的那份自然之美。

  中秋节,和孩子一起赏月,千万别忘了说一声:月亮,你好吗?

  小男孩划着船,碰到月亮,他打起招呼:“嗨,月亮,你好吗?”月亮和小男孩一起玩耍,他们一起唱歌,一起跳舞,一起共进晚餐,度过一段美好又愉快的时光,第二天,小男孩又邀请了太阳……这个美妙的故事,来自法国安德烈·德昂的成名作《月亮,你好吗?》,这位大器晚成的绘本作家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让不可企及的事情在孩子面前发生,像变戏法,而且,色彩唯美到你想窒息。

  在很多创作者看来,夜空的星星和月亮承载了很多孩子的梦想和好奇。这是他们的天性,也需要我们巧妙的满足,尤其是婴幼儿童。这里值得推荐两本作品分别是《月亮,晚上好》和《小猫咪追月亮》。十分有意思的是,两者都与猫咪有关:前者借两只猫咪观察月亮,从月亮在黑夜中升起,它们就开始玩耍,到看到乌云过开,圆圆的月亮笑着挂在夜空,妈妈和宝贝出现;后者描绘的是小猫咪第一次看到天上的一轮圆月,误以为是一碗牛奶,它想尽办法想要喝到这碗牛奶的奇妙历程。林明子和凯文·汉克斯都是深谙孩子的心理,没有渲染,却已经让孩子在画面中、在想象里,游走,愉悦。

  月亮是什么?月亮是什么味道?读完绘本,不妨走出院门,去观察,去体验。

  月亮的味道

  月亮是什么味道呢?甜的?咸的?真想尝一口啊!可是,不管怎样伸长了脖子伸长了手,也够不着月亮……相信这是很多孩子的好奇和无奈,就像《小猫咪追月亮》里的小猫咪一样。让人会心一笑之余,更耐人寻味的是和孩子的互动与讨论:真的没有办法知道月亮的味道吗?

  有一本杰出的绘本叫做《月亮的味道》,之所以说杰出,是因为它抓住了孩子的这个好奇和无奈,也因为它大胆的想象和幽默的智慧。无论孩子还是大人,我相信,这样的故事,不但结果很重要,对读者来说,过程也是十分享受的。海龟、大象、长颈鹿、斑马、狮子、狐狸、猴子和老鼠,这样一群小动物如何尝到了月亮的味道呢?反正最后他们如愿以偿,满意地睡着啦。《小猫咪追月亮》和《月亮的味道》,结合起来分享,实在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这就像是两位来自不同地方的作家,用他们的故事为你带来一道美味的沙拉。

  原本是一道轻松的菜品,可是作家并不尽兴,在最后安排一条小鱼的出场:“为什么它们要那么费力,到高高的天上去摘月亮?这不是还有一个嘛,喏,就在水里,在我旁边呀。”是啊,水里的月亮一直存在,为什么还要费力去天上呢?在我看来,这不仅仅是作家留给读者的思考,更重要的是家长在共读中如何与孩子分享“水中月”。当然,对于我们成人来说,镜中花水中月,不过是虚幻,是假象,可是,对于懵懂的孩子,他们究竟明白多少?事实上,在英语里,moonshine一词既可以表示“月光”,也可以表示“空想、假想”。

  月亮的味道这么好,《爸爸,你能给我月亮吗?》也就成了孩子们再正常不过的要求。看到这个书名,或许一些爸爸该会心一笑了。儿子卡维诺和爸爸伊塔洛都把对方看做大英雄,而且,儿子想要的东西,爸爸从来都不会拒绝。儿子某一刻起,相信爸爸会给他月亮的。可是,他们爬上大橡树或是登上山顶,都无法够到月亮。一天晚上,卡维诺怎么也睡不着,爸爸敲开他的门,兴奋得像摘到了月亮。爸爸领着儿子跑到湖边,“就在那儿!”爸爸骄傲地指着湖中间大声说——一轮圆圆的大月亮正漂在水面上。就在这一刻,儿子知道:爸爸爱他,胜过爱这世界上的一切。其实,卡维诺早就知道那不过是一种假象,湖面上的不过是月亮的倒影罢了。故事展现出的,不仅仅是孩子的成长本身,还有父女之间、父子之间的互动。家长的做法,往往潜移默化中影响到孩子的成长,也许只是陪着他(她)一起游戏一次……

  许多许多月亮

  关于月亮的绘本,适合与孩子分享的还有许多许多,比如《爸爸,我要月亮》、《月亮,生日快乐》和《月亮不见了》等等。对于月亮的好奇与遐想,全世界的人都没有区别。

  最后,分享一本《公主的月亮》,这是本给爸爸妈妈的书。

  这个简单也复杂的故事在说,小公主想要天上的月亮,国王询问了很多人,但是每个人对月亮的描述不同,也都无法将月亮摘下。小丑知道后,心想,既然每个人对月亮的描述不同,何不问问小公主呢。小公主伸出大拇指打量了月亮之后,说:“月亮是圆的、金色的、比我的拇指头大一点的。”于是,小丑请工匠打了一个金色的月亮给小公主。故事并未结束,小公主很开心,可是国王却担心晚上月亮出来了,小公主就知道月亮并没有被摘下来……孩子眼里的世界其实比我们想象得简单许多,这样的结局让人启发,十分耐人寻味。

  在作家詹姆斯·瑟伯这儿,月亮巧妙隐喻孩子。对于家长来说,真正懂得自己的孩子需要什么才是最为重要的,才能看到“许多孩子许多月亮”。

  □书评人 柳漾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