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3:评论周刊·人物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3:评论周刊·人物
下一篇

一个行动比一万个谩骂更有用

2012年09月29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新京报漫画/赵斌

  本周人物·刘艳峰

  申请公开杨达才工资的大学生刘艳峰所做的,甚至是许多国家每一个公民随时都在做而且根本构不成任何新闻性的事情,而在我们这里构成的巨大新闻冲击,恰好说明社会的短板和距离。

  2012年“8·26”延安特大交通事故发生后,“微笑局长”杨达才陷入“名表门”。2012年9月1日,湖北省三峡大学经管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刘艳峰向陕西省财政厅寄送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表,申请公开杨达才2011年度的工资;20日下午收到回复称杨达才的工资不属于财政厅政府信息公开范围。

  20岁的刘艳峰是个典型的90后,他的人生信条是:“若觉得社会不公,就用双手去改变,而不要用嘴去抱怨。我也坚信,有行动就会有改变!”这句话,在当下的语境中,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现实状态是,针对某些社会不公现象,坐而论道或在酒桌或电脑屏幕上骂娘的人太多了,而真正身体力行地去践行改变措施的人实在太少了。我们的社会,多了动嘴者,而少了像刘艳峰这样“较真”的行动者。

  如果按当下所谓正能量负能量的表述的话,行动者身上带着的,就是正能量,他们是乐观主义者,满怀着一腔对社会不合理现象进行改变的愿望,身体力行地去做着一些事情,而且相信自己的行为是有用的;而谩骂者则是一种负能量,心底充满绝望与牢骚,如同向天吐口水,不仅对事态的结局没有丝毫影响,还会影响社会生态和自己的身体健康。

  我曾参加过一次大学演讲会,主持人做了个试验,把几块香蕉皮扔在会场门口,很多人从旁边走过,或被滑或见别人被滑,一个个躲避或咒骂,但没有一个俯下身去将它捡起来,扔到附近的垃圾桶里。当天,演讲者的标题就是《你无法将香蕉皮骂进垃圾桶里去》,当学生们看到大屏幕上自己骂着跳过香蕉皮的录像时,都羞容难当,并受到了教益。

  其实,这是我们社会现状的缩影。大家都在以一种事不关己的心态,咒骂着社会上的各种不公平的现象,一些人,一面在骂国人素质不好,一面买东西不排队加塞;一面骂着别人不讲卫生,一面自己乱吐痰不冲厕所;一面骂各种补习摧残小孩,一面又给自家小孩报各种补习班;一面激烈而疯狂地骂腐败,一面更激烈更疯狂地考公务员或找后门送礼……

  正因为这个原因,刘艳峰才成为众多媒体和粉丝关注的人。他所面对的事情,当然没有“把一块香蕉皮捡进垃圾桶”那么简单,他将会面对各种阻力反弹甚至麻烦。但显然,这些也并不是“挟泰山过东海”那么难。他所做的,甚至是许多国家每一个公民随时都在做而且根本构不成任何新闻性的事情,而在我们这里构成的巨大新闻冲击,恰好说明我们社会的短板和距离。

  值得欣慰的是,像刘艳峰这样的人,逐渐多了起来:包括公开铁道部12306系统情况在内的各种申请,开始显现出来。而包括刘艳峰提出申请的陕西省财政厅,也正面回应了他的申请,虽然与他的愿望还有一些距离,但毕竟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和进步。而接下来即将对此开始的行政诉讼,其意义,不在于谁输谁赢,而是通过这个官司,进行一场公民权利和政府权界意识的教育,让民众帮助促进政府改进工作作风和质量,不再是句空话。扫帚不到,灰尘不会自动跑掉,而这扫帚的柄,就应该操在人民手中的。

  □曾颖(作家)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