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论
如果说,监测发布PM2.5数据,是政府相关部门的责任的话,那么治理则是整个社会的事。
昨天下午开始,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通过其网站,实时发布已经建成的20个空气质量监测子站的PM2.5试运行监测数据。另外还有15个站点的数据,将在“十一”长假期间完成设备安装调试,陆续发布试运行监测数据。
去年下半年开始,北京的雾霾天气引发一场漫长的关于PM2.5的争论。民众对政府相关部门在监测和信息发布方面的批评不绝于耳。在年初召开的北京“两会” 上,防治PM2.5首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北京市的有关官员也承诺,到第三季度,北京将按新标准监测PM2.5,并采取煤改气、淘汰老旧汽车、清理化工水泥工业等八大措施,来确保PM2.5的治理成效。
如今,在第三季度即将结束的时候,北京“如约”公布了PM2.5监测数据。如果说,及时准确发布PM2.0的数据,是“1.0时代”的话,那么根据检测到的数据,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理,则是“2.0时代”;如果说,监测发布PM2.5数据,是政府相关部门的责任的话,那么治理则是整个社会的事。除了政府采取煤改气、淘汰老旧汽车等措施外,企业能否处理好工地扬尘,个人能否少开车,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实际上,发布详尽的监测数据,受监督的不仅是政府部门,对公众也是一种“监督”。这次新增了5个交通污染监控点,分布在二环、三环和四环主干道上。如果发现汽车尾气造成的PM2.5污染极其严重,那么开车的市民,也就不能推卸自身的责任,也就不能把问题完全归咎于某些政府部门。其实,每一个监测子站,都是一个“听诊器”,有助于发现问题,找到“责任方”。
公布PM2.5的监测数据之后,政府部门当然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完善预警机制,让儿童、老人等群体免受污染等。而公众也需要根据这些数据,做好防护和“自治”工作。在治理PM2.5的“2.0时代”,政府和公众之间,依旧需要相互的监督和促进。
□敬一山(媒体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