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论
年年长假景区人满为患。景区客流超容预警的无法可依,造成了预警启动的高门槛。
双节长假,全国各知名景区再次出现天量客流,陕西华山大批游客滞留山顶,普陀山出现游客滞留,西湖、黄山、九寨沟、三亚……无不出现客流井喷,看景成了看人,游客怨声载道。不过,虽然这些景区均创下或者逼近历史最高接待量,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但迄今为止,罕有景区主动发布客流预警,以分流游客。
景区为何不及时预警?专家一语道破天机,“对于提前预警,还是一个难题。景区怕影响客流量和收益一般不会做。”(据《齐鲁晚报》)
长假制度改革以后,7天长假只有国庆和春节,而春节是合家团圆的节日,加之又处寒冬,大多景点游客稀少,因此国庆长假无疑是“含金量”最高的假期,更不用说今年少见的8天假期了,各大景区哪肯放弃这难得的吸金机会,因此,游客再多,它们也咬牙扛着。
不过景区虽赚了个盆满钵满,却把成本和风险推给了游客。人满为患之下,景区的服务质量根本无法保证,景区休闲、饮食等消费借机暴涨,游客花了比平时高出许多倍的价钱,得到的却是劣质的服务。游客的安全也无法保障,就像华山,大批游客挤在险峻的山顶,晚上山里没路灯,气温又低,很容易出安全事故。事实上,此前因游览人流拥挤而造成死伤事故,不在少数。
而且,景区管理者挣了钱,景区环境却受了伤。对于许多重要自然和文化遗产而言,大量游客涌入将给古树、文物等环境设施带来破坏,甚至众多游客呼出的二氧化碳,也将对文物保护造成一定影响。
年年长假景区人满为患,景区背弃自身管理责任,无度追逐经济利益,为何无人纠正和问责?景区客流超容预警,为何总是难以启动?
关于景区客流超容预警,虽然在一些官方说法和文件中屡屡被提及,但实际上,它至今未形成规范的制度。景区不得超过景区主管部门核定的最大承载量接待旅游者,此规定还写于《旅游法(草案)》,2009年《旅游者安全保障办法(初稿)》公开征求意见时,曾提出建立蓝、黄、橙、红四色旅游安全预警机制,但该办法至今未见出台。
景区客流超容预警的无法可依,造成了预警启动的高门槛。近日,曲阜一位政府工作人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即便游客高峰时需暂停售票,也必须由市里主要领导来决定,这是一个复杂工程”。
景区客流超容预警,立法不能再迟滞。有关部门应根据全国各个景区的最大客流接待量,确定预警的启动门槛;同时明确预警的发布单位,比如国家和各地的假日办;拓宽预警的发布渠道,从电子显示屏、路牌、高速服务区公告到广播电视、手机短信、微博等等;明确对不及时预警行为的追究,强化地方政府的责任。
10月2日,国家旅游局副局长、全国旅游假日办主任祝善忠在泰山景区看到了客流超高的情况,强调假日旅游应该坚持安全第一。旅游安全,靠景区和地方政府的责任心,更要靠制度的保障,但愿难产的旅游安全预警,能早日成为现实。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