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3:文娱新闻·综合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13:文娱新闻·综合
下一篇

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去世

14岁加入共产党,著有时代四部曲,享年95岁

2012年10月06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霍布斯鲍姆的《帝国的年代》《资本的年代》《革命的年代》2005年曾在中国大陆出版。

  新京报讯 (记者朱桂英)据英国卫报消息,著名历史学家艾瑞克·霍布斯鲍姆(Eric Hobsbawm)于伦敦当地时间2012年10月1日凌晨谢世,享年95岁。霍布斯鲍姆是饮誉全球的历史学家,著作等身,对当代史学界影响深远。作为一位左派历史学家,他认为历史的推动者不是帝王将相,而是平凡世人。他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也使他别具个性,颇受关注。西方多家媒体都在报道中强调,霍布斯鲍姆14岁加入共产党,晚年仍坚称自己为“不悔改的马克思主义者”。

  14岁加入共产党,终成左派史学家

  霍布斯鲍姆,1917年出生于埃及名城亚历山大。他的父亲是移居英国的俄国犹太后裔,母亲来自奥匈帝国。在其父母准备结婚之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英奥两国处于交战状况,两人必须前往位于中立国瑞士的英国领事馆办理婚姻登记;婚后又无法一同前往英国或奥匈帝国,故只能返回埃及的亚历山大港。

  关于自己的出生地,他曾在自己的自传《趣味横生的时光》里调侃说,尽管官方资料把我的一辈子跟埃及绑在一起,它却不属于我人生的一部分。因为他在埃及度过了生命最初的两年,之后便四处漂泊。

  霍布斯鲍姆一家于1919年迁往维也纳。十年后,父母相继去世,孤儿霍布斯鲍姆于1931年投奔叔父,迁居德国首都柏林。彼时魏玛共和国在经济大萧条之中气数已尽,而叔父在衰世中失去工作,使得霍布斯鲍姆再次无家可归。他由此将希望寄托于苏联的共产主义与世界革命,14岁即加入共产党。

  希特勒上台后,为逃避“迫犹”,他于1933年转赴英国定居,并加入英国国籍,在剑桥大学学习历史。二战爆发后,他投笔从戎,再次加入共产党,至1946年解甲归田,回到剑桥完成博士学位。

  二战后紧接着就是全球冷战时代,身为共产党员的霍布斯鲍姆,是“西方世界潜在的敌人”和被监控的对象,生活之路频遭窘困。幸好他在一所夜校觅得教职,方维持温饱。他和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共产党历史学家小组”,持续举办马克思主义研讨会。由其内部讨论衍生而来的历史期刊《过去与现在》,成为西方影响深远的左派史学阵地。

  1956年由于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批判以及苏联出兵镇压匈牙利,使得共产国际陷入分裂,西方共产党员纷纷退党。霍布斯鲍姆选择继续留在党内,但从此不再积极过问政治,不再梦想世界革命,而是安居于学术世界,成为“诠释世界”而非“改造世界”的非典型性马克思主义者,以及一位以理服人的左派历史学家。他同时任教于伦敦、巴黎、纽约等地。

  中年方成教授,与20世纪相互交织

  学术是霍布斯鲍姆实现信仰的主要阵地,他虽年过半百方成为大学教授,其学术创造力却令人望尘莫及。他的研究以劳动史为主,关注的时代主要为19世纪,有《劳动者》《工业与帝国》等专著。在专业领域之外,他撰写大量当代政治文化评论,颇有以言论介入现实的意味。

  而真正使他荣登世界“近代史大师”宝座的,是他的时代四部曲:《革命的年代》《资本的年代》《帝国的年代》和《极端的年代》,它们结构恢弘,叙事晓畅,成为当代极为流行的历史著作。

  霍布斯鲍姆多次强调一个历史学家必须明辨历史,敢于讲真话,作“良史”,必须从政治的激情中退身,信仰理性,辨别事实与虚构,并且有自知之明,能从自身的内在和外在进行观察。

  犹太人与共产党员这两种身份,使得霍布斯鲍姆的一生与20世纪的重大事件交织在一起。作为一位历史学家,承担这两种身份带来的丰富与丰富的痛,霍布斯鲍姆相比较于其他人,更深昧二十世纪的疾风骤雨与隳突变迁。他的自传《Interesting Times》,题目一语双关,趣味横生,亦生不如死。然而个人生活的苦难,却有幸成为一个历史学家观察世界的出发点,他为此颇有些感激。在他自传的封面上,人们可以看到一个穿着西装的绅士,带着一脸倔强的皱纹,仿佛正准备向人们发出询问:你想听听在我生活的世纪里发生的事情吗?

  ■ 链接

  史学家

  也是爵士迷

  作为一如既往信仰马克思主义,坚持唯物史观的史学大家,霍布斯鲍姆对爵士乐的痴迷,却一点不亚于他对历史的专注。他四处探访爵士乐大家,聆听大量爵士乐演奏,甚至写了一本专著《爵士风情》。霍布斯鲍姆的书房里唯一没有被书架遮挡的风景是一张美国爵士女伶比莉·哈乐黛的海报。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