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1:文娱新闻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1:文娱新闻
上一篇

蔡元培、胡适、梁漱溟等十位民国学者展览798开幕,图像、手迹、影像还原教育大家风采

《先生回来》重现大家背影

2012年10月08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胡适的题字:“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蔡元培的北京大学校长任命状。

  新京报讯 (记者李健亚)民国是一个远去的时代,却通过十位先生的“回来”让观者再度触摸到那段历史。近日,“《先生回来》致敬展”在798圣之空间艺术中心开幕。蔡元培、胡适、马相伯、张伯苓、梅贻琦等十位民国先生的图像、手迹、影像以及“故纸温暖”和“老课本”系列,聚焦了民国国家讲坛上的大家身影。据悉,本次展览将展至10月31日。

  十位先生立体呈现

  “那些背影,一个民族的正面”,圣之空间艺术中心入口这几个硕大的字让观众进入到民国回顾及文化追思之中。这次展览自开幕以来便积蓄了大量人气。主办方负责人湖南美术出版社社长李小山告诉记者,据统计,展览开展以来每天观众达到3000余人。

  环顾展厅四壁,十位民国先生的大图像赫然在目,他们分别是蔡元培、胡适、马相伯、张伯苓、梅贻琦、竺可桢、晏阳初、陶行知、梁漱溟、陈寅恪。展厅正中的展柜内陈列的则是这些先生的手迹。而在一边,数十位观众则被一部有关先生的纪录片吸引。

  事实上,这次展览便起源于这部名叫《先生》的纪录片。“《先生回来》”展览策展人邓康延20多年前便对民国文化名人的结局感兴趣。两年前,邓康延和他的纪录片团队开始通过镜头寻找最初十位民国先生,并延伸出一次展览。

  今年8月,“《先生回来》”展在深圳关山月美术馆展出时便引起轰动,此番“先生”们更是到了京城。图像、手迹、纪录片的呈现,让观众再次触摸到民国先生的背影。

  对于此次展览的举办,策展人之一邓康延指出,先生是民国国家讲坛上的大家身影,揭示着中国教育的宏观走向和个性榜样,可为今日中国教育立镜一面。

  三大系列重温民国文脉

  致敬展上除了“先生”部分,还有两大系列“故纸温暖”和“老课本”也从另一个侧面呈现了十位先生的教育风范以及民国教育的精髓。《新月》《小说月报》《良友》等让观众感受到了故纸温暖,而从《民国小学二十课》等展览内容中,观众则与民国教育精神不期而遇。事实上,蔡元培、胡适、晏阳初等人都曾为民国学生编过小学课本,这样的历史细节此番得以再现。

  “《先生回来》展除了先生的图像、影像,又加入了民国书刊的‘故纸温暖’和‘老课本’系列展,让先生、学生及其文略,相聚一堂。时空再远,一脉相连。”邓康延指出。

  声 音

  这些年,整个中国文化界、学术界都对民国历史进行反思。应该说,民国时期有一段黄金时期,文化大家、教育家都是大学者。而且民国大学者也是20世纪最多的,在整个20世纪学术史中,这些民国大家都是能立得起来的。举办这一展览,是希望通过民国这十位大家的精神、风范引起我们当前教育界、学术界、文化界的反思和借鉴。

  现在教育产业化,高等教育官场化,而在民国时期校长就是个学者,民国这些先生的精神都在现代化中国学术文化史上留下了一笔。

  口述:李小山(湖南美术出版社社长)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