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1:经济新闻·论坛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11:经济新闻·论坛
下一篇

黄金周,要怎么“幸福”?

2012年10月10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一年一度的十一黄金周再度挤成“黄金粥”:“高速公路不要钱,但要命”、“高速路上车挨车,各大景区人挤人”……网友再度展开大吐槽。专家学者也就黄金周存废再次展开大讨论,目的都是为了让中国人的休假更幸福一点、从容一点。黄金周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意见不一;带薪休假如何才能不再是传说?似乎无解。

  新京报记者 黄锐 范旭光

  ■ 市民态度

  “希望国家强制休年假”

  刘先生(公司 职员):我所在的是“事改企”的单位,待了五年愣是一回都没休过。

  2008年刚参加工作时就听说国家出了个带薪休假的条例,刚开始还小激动了下。但是头一年没满一年所以不能休;第二年满年限了看到同事都没享受带薪休假,单位领导也没说过这个事儿,要是主动提出来又怕领导有看法,就没休;这两年看到越来越多的同事开始休假了,也想请一回,结果被告知休了年假就拿不到全勤奖,所以一直没休。

  总之,在我看来,带薪休假就是个看得见摸不着的东西,最好国家都能明文规定强制休年假,不然像我这样算是白领的都没有休成,更别说那些小私企、农民工了。黄金周基本算强制休假,也只有这时候才能出去玩一下。

  “不盼节假盼调休”

  袁先生(北京 民警):我家里情况有点特殊,别人都是一放假就出去玩,我家里是一放假就加班加点。老爸是公交司机,国庆基本天天加班;老妈是个国企宾馆的服务人员,也是放假不能休的;我本人也是香山那边的民警,平时就已经够累了,一到节假日就更忙了,最长时间48小时没挨过枕头。

  所以我发现我们这种特殊性质的公务员和一线服务行业人员的休假太难了。希望能多点保障,就算是拿不到三倍工资,平时多给点自由安排休假、调休时间也行,也能让咱们一家人在秋高气爽的时候出去玩玩。

  ■ 业内人士

  “恢复五一黄金周是利好”

  周香蕊(国华商场副总经理):

  十一黄金周既是商家集中搞促销的好时机,对于消费者来说,也能享受到一些实惠。比如首饰以旧换新,在十一期间我们对加工费每克优惠10元。工厂也会为黄金周集中推出一些新品。

  十一期间,在大量北京人外出的同时,也有大量外地游客涌入,我们的销售才能实现同比20%的涨幅。一方面是北京地区的金饰价格确实比别的一些地区的价格要低,另一方面也说明十一黄金周确实对消费有拉动作用。

  作为黄金珠宝零售商,我们更愿意在黄金周集中搞促销,比在平时搞活动效果要好得多。如果国家能恢复五一长假,对我们应该是个利好,老百姓脱去冬装会想用首饰来装扮自己。

  “销量没增,工作量增了”

  孙先生(北京某大型超市质量管理部主管):

  我觉得没有必要恢复五一长假,长假对于超市销售拉动来说不是很明显。今年十一黄金周,我们卖场卖得就很一般。对于超市来说,销售主要分散在平时周末。

  我负责质量监管,比如查看食品的包装标识,检查生产日期、有效期,对生鲜、熟食每一步的操作流程都要监管。就我个人而言,我的工作量因为黄金周还加大了,为了保证在黄金周期间货品充足,超市要上好多货。

  今年黄金周,我就休了一天假。说心里话,我当然希望也能享受一下长假了,不过,既然从事这份工作,也只得接受这个现实。

  ■ 专家说法

  “要构建国民休闲体系”

  施杰(全国政协委员、四川鼎立律所主任):我曾经在2009年时就提过建议国家相关部门重视职工带薪休假权的议案,各企业、机关要采取更为科学的岗位分工和协作机制,以带薪休假为常态,未休假补偿为例外。各级财政每年要将未能休假的补偿金纳入预算,对不按照《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执行的单位和责任人要制定具体的惩处办法。

  但现在相关的统计数据和实地调研情况表明,带薪休假目前仍大多停留在纸上,并没有落到实处,因此国庆出行井喷在所难免。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带薪休假的重要性,认为这是解决黄金周问题的关键。但是我认为还不能停留在带薪休假和黄金周存废的讨论。还应该更广泛地想想如何更好地构建国民休闲体系,把更多的人纳入到这个体系中。

  “景区服务能力还需跟上”

  马晓龙(中国旅游研究院区域研究所所长):

  出现黄金周变“黄金粥”的问题,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我国有关休假制度安排满足不了老百姓的休假需求,中国旅游产品服务满足不了旅游需求。

  具体操作上增加黄金周和取消黄金周的讨论都有道理。前者说通过这种强制休假满足了很多人的休闲需求,而且能分流一部分五一假期游客;后者认为应该分散到小长假和平时的带薪休假上。不过我认为在国人带薪休假不能保障的情况下,黄金周还是需要保留。

  其次,出行体验差的原因还在于旅游以及相关公共服务管理水平的欠缺。比如华山景点的瘫痪,在管理和服务上欠缺的因素则占了更大比重。华山本身承载能力小,就要根据管理效率、客流容量、游客游完全程所需的时间等综合计算出最佳游客数量。

  但我国的景点一直以来并没有严格的人流控制,所以导致人山人海、旅游体验也随之下降。所以我们建议景区和政府有关部门,不仅要统计每日接待游客数量,还应该根据可容纳游客上限,主动发布安全预警,方便游客出行选择。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