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地点:通州新城 时间:9月26日-9月30日
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这是钱钟书笔下“围城”的故事。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留下,这则是现在发生在通州新城的真事儿。
16平方公里的运河核心区,48平方公里的新城中心区,大量的原住民需要搬迁,很多北京城内的就业者选择在通州安一个家,还有许多投资者要在通州落户兴业。
人来人往中,通州新城上演着一幕幕的“移民故事”。
【拆迁】 从大杂院到新楼房
姓名:范玉华 身份:通州原住民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
9月26日上午,通州上营社区居委会活动中心,范玉华唱起《天仙配》,引得在场的二三十位中老年居民掌声不断。
孩子睡觉掉水盆
52岁的范玉华,1981年从宋庄嫁到位于运河西岸赵登禹大街上的婆家,在大杂院一住就是近30年。大杂院里18户人家,中间过道只容下一个人推着自行车过,“跟《地道战》的地道一样,得拐来拐去。”范玉华说,她家两间房共20多平方米,床贴着后墙。下雨房顶漏水,得挪床避雨,再放个水盆接雨。小孩睡觉不老实,半夜听到扑通一声,“小孩掉水盆里了。”
大杂院见证了孩子的出生、老人的故去,也见证邻里的融洽。
街坊们都在自己门口吃饭,“谁家炖个肉或是其他好吃的”,全院大小都能闻到。
“现在住上楼房了”
2008年前后,拆迁降临大杂院。
范玉华说自己双手赞成,作为较早搬离的一批,住进运河东侧的京贸家园两限房,离如今的运河核心区不远。
87平方米,范玉华说挺知足。“有暖气了,多好。”范玉华说,大杂院时最烦冬天捅炉子,摸哪哪凉,“冬天生煤还怕煤气中毒”。
范玉华爱跟老伴开玩笑,“你借我的光,现在住上楼房了。”
“刚搬的时候,就舍不得老街坊。”范玉华说,现在由原来居委会一位老书记招呼着,老街坊都能聚在一起活动,范玉华经常骑10多分钟车过来,“活动很多,很丰富,挺好。”
女儿也说“这片儿好”
如今通州的变化,范玉华说以前根本想不到。
20多年前,母亲从宋庄走20多里路来帮范玉华带孩子。现在交通条件好了,居住条件也好了,老太太每天遛弯到通州新修的运河广场、奥体公园,还会跟人说起“这儿,原来都是我们种过的地”。
对于未来通州新城的想象,范玉华能想到的样子是,两边有大高楼,有文化中心,有地下停车场,也有王府井那样的步行街,“有商场,又能旅游”。
最近,范玉华的女儿在京贸家园旁边的楼盘买了房,还想把公婆都接过来,“女儿也不想走,都觉得这片儿好,想住这。”
【买房】 亲历房价波峰谷底
姓名:林秋 身份:新通州人
在通州运河核心区,除了范玉华等本地人搬了家,每年都会迎来很多“新通州人”,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在北京城里工作的。
林秋就是其中的一个。
“前两天运河边有个金融城开工,你知道吗?”这个20多岁的女孩,一大兴趣,就是关注通州新城的好消息。
从2010年到现在,林秋亲身经历了通州楼市的波峰谷底。
一飞冲天的房价
“北京的浦东”、“世界城市副中心”、“北京重点支持”……
2010年初,通州新城规划刚出炉就倾动全城。一片关注热中,林秋跟着许多人一起选择在通州新城置业。
“CBD有银泰柏悦府,章子怡住那。以后我们这就是通州CBD柏悦府。”已经过去两年多,林秋还记得当初售楼员带有煽动性的话。
“买!”林秋和家里打电话一商量,爸爸第二天就从外地汇钱过来。
“当时房价(每平方米)不到一万四。”当年春节,林秋还特意带着认购协议回老家。
春节回来,林秋看着自己楼盘的房价不断上涨,每平方15000元、18000元、25000元。“老爸从电视上看到通州房价到两万五了,大晚上打电话过来给我说。”林秋说。
“楼盘又降了吗?”
但好景不长,楼市调控启动后,通州楼市降价消息不断。
有比较熟的朋友打趣林秋,“你们家的楼盘降价了吗?”
后来,朋友的玩笑话就变成“你们家的楼盘又降价了吗?”
刚开始,林秋也会抱怨,后来就不怎么搭理了。
她不再主动和别人谈通州的房子,很多时候从网上偷偷看看通州房价的消息。
去年收房后,林秋没装修,“本来心里就不舒服,那还是片大工地,就没想去住。”
“稳健”中看到希望
今年初,林秋开车走通燕高速,一眼瞥见运河边上有大片的塔吊,“心里当时就一震”。
地铁轨道的建设、草莓音乐节的举行、300多米的彩虹门规划敲定,人民大学通州校区、北京国际医疗服务区等落户通州……
一个个消息,让林秋看到“一种稳健的状态”,“当初一张纸的规划,现在开始成真。”
今年4月,林秋还动员一个朋友在通州买房,“陪着去看了两趟,后来那姐们儿就买了。”如今,两人忙着商量到时一起装修,就在通州做邻居,“一起到运河边跑步。”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