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1:特别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11:特别报道

新城梦想:要做北京副中心(2)

2012年10月11日 星期四 新京报
分享:
去年9月1日,6418次列车驶入通州西站,顶上开过一辆八通线地铁。今年7月该趟列车退役。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工作

  白天CBD,晚上运河边

  9月24日,早晨7点,王娟在通州北苑站外的早点摊上买一块煎饼,一杯豆浆,边走边吃,急急忙忙赶八通线。瞅准地铁车头人少的位置,王娟灵活地将身体插进拥挤的缝隙中。她经常觉得,“在站里排队像贪食蛇,在车里被挤像罐头鱼。”

  家住新华大街北区的王娟,2005年大学毕业后,在CBD的一家外资保险机构工作。像很多国贸的上班族,王娟每天就这么来往于国贸和通州。

  第一个通地铁的郊区

  有数据显示,目前每天近20万人来往于通州与城区之间,八通线每天客流量近28万人次。尽管还显得拥挤,但在很多通州人看来,地铁使得通州的出行得到改善。“通州是第一个开通地铁的郊区”,王娟说,2003年轻轨八通线的开通,使得更多年轻人逐渐接受“白天CBD,晚上运河边”的日子。

  最近,6号线一期(五路居至草房)开始为期3个月的空载试运行。该线通州段预计在明年底通车,设新华大街站、通州新城等7个站点,届时只有一条地铁八通线与中心城区相连的情况将得到缓解。

  绿皮车退役地铁成主力

  在八通线成出行主力,6号线呼之欲出之际,今年7月,一趟运行于北京至承德区间的绿皮车“退役”,唤起了许多“老通州”心中的怀旧情绪。在高速公路建成以前,这趟绿皮车几乎是连接通州和北京城区的唯一公共交通。

  6417/8次列车从1960年开始投入运营,运行区间为北京至承德,途经通州西站。“退役”当天,有很多人都特意赶来和末班车告别。“很难忘的记忆”,王娟说很多通州长大的80后,坐的第一趟火车就是它。

  生活

  刨地种菜变逗狗遛弯儿

  9月22日,东关大桥,运河两岸绿柳夹岸、清波粼粼。运河文化广场、运河森林公园等场所内,不少游人在放风筝、散步、划船,运河成了居民娱乐休闲的公共场所。

  运河的水清了

  “20年前,运河就是条臭河沟子,是附近居民的排污沟。”在生长在运河旁的老通州人聂云鹏心中,大运河的旧貌并不那么让人怀念。“小的时候,运河的护堤是水泥直墙护岸,堤岸很高,河道很浅,有的地方都已经干涸。堤上每周开有市集,有鸟市、狗市。”

  如今运河两岸,楼盘云集、工程工地一片繁忙。很多通州人都觉得,现在运河沿岸环境非常宜居,老城区比不了。

  五河交汇处成核心区

  新华大街,是通州老城的核心商业街,家住张家湾的老叶印象中,华联商场、人民商场、通州百货等,都是当年的繁华所在。

  事实上,通州新城的发展,正围绕着水系大做文章。通州新城的核心区,过去沿新华大街两侧发展,如今已北移至五河交汇处,即温榆河、通惠河、小中河、运潮减河、北运河交汇处,总占地面积16平方公里,是新城建设的先行启动区和窗口,而核心区域超过九成以上位于永顺镇。

  今年通州核心区动工的4个重大工程。富华水乡区项目南区建设如火如荼。其他3座地标式建筑,北京中心、彩虹之门、“大船项目”,将塑造出白天因商务而繁荣、夜晚因娱乐休闲而繁华的“不夜水城”形象。目前,“彩虹之门”项目概念设计方案获市政府批准,这里将崛起北京“新CBD”。

  “希望在家门口上班”

  “变了,生活肯定是变好了,你想想,就十年前,这一带的人还靠刨地种菜,现在大家都住上楼房,逗狗遛弯,不愁吃不愁穿,能不是好吗?”正在马路旁歇脚的李大姐捶着腿,一脸笑意,她就住在新城的三元村小区。

  车站旁四五层高的小楼错落有致,一楼的底商贩卖着林林总总的小商品,颇具生活气息。在这一带,还聚集着京贸国际城、K2清水湾、新华联运河湾等楼盘。

  据链家地产一名经纪人介绍,这一带交通方便点的小区,两居的出租均价达2500至2600元/月,明显高于周边区域。和运河核心区其他几个楼盘类似,在通州楼市最好的2009年,这里的房价曾一度超过30000元/平方米,而经过本轮调控,从动荡回归了平稳。

  “让通州人家门口上班,才算动真格。”老通州人王娟说,因为每天通勤的时间成本太高,她一度打算辞掉国贸的工作,回到通州当地就业,她希望政府能加大招商引资,让通州人在家门口上班。

  产业

  新城规划,有城也有业

  来自通州官方的消息显示,通州的一核五区构想,已经逐步有了雏形。位于梨园地区的北京通州文化旅游区实现对外开放。潞城的北京国际医疗服务区已经初成规模,9月17日,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的北京国际医疗服务区正式落户通州,并将力争年内开工建设。

  高端总部基地落户台湖

  台湖位于通州区西部,京沈高速路、京津塘高速路、北京六环路三条国家级公路在此交错通过。很多台湖人介绍台湖,都会说起一个歇后语:姐俩送水——抬壶(台湖),说明台湖人和睦勤劳,互相帮助。

  “过去通州侧重发展梨园、马驹桥,但这几年台湖的变化最明显,新楼起来了,平房消失了,台湖很多工厂拔地而起,还建了北京国际图书城。”服务于台湖某物业公司的老陈陪着记者转了半天,他说,几年前的台湖,除了赶集的时候人多一些,平时街上没什么人。

  如今,作为通州高端产业的标签,总面积17.21平方公里的北京环渤海高端总部基地,未来将重点吸引中心城区企业转移总部、全球500强企业在此开设地区总部。

  14个村住上回迁楼

  “台湖镇的土地开发以前叫‘两站一街’,现在叫环渤海高端总部基地。”负责台湖区域土地一级开发的北京星湖投资开发公司行政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两站一街”的项目是从2009年正式开始的,首先就是进行土地的拆迁,原来是14个村,发展到现在都能住上回迁楼了,已经拆了90%。争取九十月份会有第一批土地上市,大概有5块。

  这意味着,环渤海高端总部基地已从拆迁腾地阶段进入到了全面建设和招商的新阶段。目前该基地与韩国SK、联东投资、天骥智谷、浙江贝达药业、协信集团等多家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最近,台湖的环渤海高端总部基地即将启动北部湿地公园景观建设,其城市湿地公园设计方案已顺利通过市园林绿化局专家审核。

  “家门口,啥都有了”

  李华 通州三元村小区居民

  我在三元村小区住了十多年,最大的变化是,高楼盖起来了,路也宽敞了。

  早年间三元村马路对面就是工厂的大围墙,有一人多高,里边长满了杂草。小区前的马路修了有5年了,对面的楼是前年才盖的。

  原来的一条小路变成了现在的六车道,有了隔离带,绿化条件变好了。运河的水现在已经变清了,在搬到三元村之前,我家住在河边时,无论阴天晴天都能闻见河水散发的臭味。

  如果不是要走亲戚,几乎不需要进城,所有的东西在家门口都有了,真的觉得挺好的。就说配套吧,附近的三元村里就有华联超市,再往北几百米有上海生活超市,地上地下好几层。这里的社区医院很方便,大型的医院因为拆迁现在还尚未建成。

  这边“农民上楼”早,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了。这片最热闹的在京贸国际城小区附近,那是运河核心区拆迁的第一批地段,拆迁后,通县三中也搬到了那边,北京二中分校也相继搬来,今年还新开了芙蓉小学。

  平常,人们晚上早早地就出来遛弯儿,近处马路斜角有个小公园,再走一点路就可以到运河文化广场。在运河文化广场里,早上遛弯儿,晚上跳舞的人都很多,还有滑旱冰的、玩旋转木马的小孩,每天都很热闹。以前带小孩儿玩,只能说“上中山公园吧,去北海吧。”

  现在往家门口一挪步,啥都有了,要出门就说,“走,咱们上广场去。”

  一条轨道“通县”变“通州”

  翟宝辉 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城乡规划处处长

  这十年来,通州区公共交通、特别是轨道交通的发展令人印象深刻,这是支撑区域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通州区和朝阳区的发展几乎连成一片、同步接轨,通州能享受到CBD东扩和功能转移带来的福利和机遇。

  随着交通优势的不断增强,从整个大京津冀发展来看,通州日益成为京津冀的枢纽,区位优势明显。同时,交通便捷了,心理距离也缩小了,如今人们对通州“郊区县”的传统观点早已经发生改变,“通县”变成了“通州”。

  另一方面,以北京奥运会为重大契机,通州启动了对大运河等区域内水系的整治建设工程,不仅令区域的景观面貌焕然一新,也为通州新城建设寻找到了新的落脚点。

  目前,通州提出要打造首都城市副中心和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这需要城市硬件的保障、更需要在软实力上有大幅提升。所谓国际化的新城,不必看有多少高楼大厦,不必看有多少高端资源配置,而看重城市的功能是否健全、发展是否平衡、运转是否高效。

  同时,要实现区域的长足发展,必须大力培育产业。只有强大、完善的产业集群,才能支撑起通州新城的未来发展。按照规划,通州运河核心区将建成集文化商务休闲、高端商务住宅、会展综合服务于一体的典型区域。目前来看,通州的宋庄、张家湾等地,都以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为依托,大力发展本土的文化、艺术、旅游等复合型产业。

  通州的产业发展,要找准自身的差异化优势,规划先行,明确定位,体现出独特的区域特色。

  【下期预告:平谷乐谷】

  新京报记者 龚晓锋 胡敏 包怡 徐进 通州新城报道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