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6:国际新闻·人物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16:国际新闻·人物

从“最差学生”到诺贝尔奖得主

2012年10月11日 星期四 新京报
分享:
在这份评语中,老师说,教格登简直就是浪费时间。
格登在他的办公室。他身旁是六十多年前,他的老师给他的“最差学生”评语。
山中在他的研究室,曾被同事耻笑的他在坚持多年后,终于达到事业顶峰。

  1999年我进入奈良科学与技术学院做助教授,我的研究课题是IPS细胞。如果没有学生加入课题的话就麻烦了,所以我不得不哄骗大家:如果你有梦想就来参与这个课题。——山中伸弥

  当遇到麻烦,比如实验不成功,我就看看这个报告,提醒自己也许不擅长这个工作。但我要努力,否则真的被老师说中了。

  ——约翰·格登

  一个是最差学生,一个被同事称为“绊脚石”,似乎都没什么前途。但是,经过多年坚持和努力,他们却都获得了诺贝尔奖。他们是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与英国科学家约翰·格登,二人获得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约翰·格登(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

  老师曾失望:教他浪费时间

  60年来,英国科学家约翰·格登曾获得了两份最重要的个人评价报告,但内容截然不同。

  最近的一份报告是在几天前,它闪着“金光”,上面印有“诺贝尔”几个大字,人们尊称格登为“克隆和干细胞疗法的教父”。

  但是,在许多年前,格登得到的另一份报告却黯然无光——这是一份差生报告。

  理科成绩曾垫底

  格登生于1933年,15岁时就读于英国贵族学校伊顿公学。格登从小就对生物学情有独钟。但是,他的生物课成绩在250个男学生里面排名倒数第一,其他理科成绩也垫底。

  对格登,男教师加德姆写了一份报告称,“我相信他(格登)有成为科学家的志向,但以他现在的表现来看,这真是万分的荒谬可笑”。这位男教师还称,格登“无法明白最简单的生物学事实”,继续教他“简直是浪费彼此的时间”。

  对于这份差生评价报告,格登多年以后仍记忆犹新,“老师对我的评语大概是说,我是他见过的生物课学得最差的学生。”2006年,格登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此自嘲。

  当格登从伊顿公学毕业,申请牛津大学时,由于成绩不佳,他被古典文学研究系录取。“招生主任找到我,跟我说,牛津可以录取你,不过有两个条件:第一,你必须马上来上学;第二,你不要学习入学考试的科目。”格登说。

  兴趣成就克隆教父

  但是,格登仍然对生物学情有独钟,他后来转入动物学系,正式开始科研生涯。格登曾称,尽管成绩不好,但自小便被生物学深深吸引,甚至在学校养过上千只毛毛虫,看着它们变成飞蛾,这在当时让老师们很讨厌。

  兴趣,而不是成绩的指引,最终让格登在生物学领域“化茧成蝶”。

  1958年,在完成博士学位时,格登从蝌蚪细胞提取出完整细胞核,成功克隆了一只青蛙,一举成名,他被称为“克隆教父”。

  在牛津读完博士后,格登又在加州理工学院完成博士后研究。从1971年开始,格登一直在剑桥大学工作。如今,79岁的他现在仍坚持全职工作。

  在被通知获得诺贝尔奖时,格登还在实验室做研究。一名英国记者曾试图采访格登,但他的实验室工作人员答复:“格登正在工作,请不要打扰他。”

  在格登剑桥大学的办公室里,至今仍挂着60多年前的那份“差生报告”。“当遇到麻烦,比如实验不成功,我就看看这个报告,提醒自己也许不擅长这个工作。但我要努力,否则真的被老师说中了。”格登说。

  山中伸弥(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

  同事曾耻笑:他就是“绊脚石”

  与格登一样,山中伸弥也曾是事业上的“丑小鸭”。

  “笨拙”的外科医生

  9日,在山中获得诺奖后,他的母校:奈良市一所小学安排了一堂特别的课——让学生通过山中以前发来的寄语,领悟坚持的重要性。

  在这些寄语中,山中介绍了自己在做外科医生时,因做手术慢而被前辈嘲笑的经历,鼓励学生们“即使失败也不要放弃”。

  在年轻时,山中的第一理想并非做研究。他在中学时学习并不专心,酷爱柔道和棒球,甚至为此骨折了10多次。因此,他努力成为了一名外科医生,希望能帮助受伤运动员们。

  但是,他笨拙的手术技术,让他成为同事们耻笑对象。

  在几乎每次演讲中,山中都会回忆自己从神户大学医学院毕业后,做的第一次手术。

  那是一次良性瘤移除手术,熟练的医生10分钟就可以做完,但山中鼓捣了一个小时,也没有完成。

  “我很抱歉。”山中对躺在手术台上病人平田说。

  “抱歉是什么意思?”平田说,“坚持下去。”

  山中还曾给父亲打过针。山中说,父亲当时看起来很高兴,但实际很疼,“儿子,你不擅长这个,对吧?”

  由于山中临床能力笨拙,一些前辈们甚至送他外号——“绊脚石”。

  不过,山中做得甚为失败的医生职业,也成为了他通往事业顶峰的重要契机。

  放弃高薪坚持研究

  由于总遭遇截瘫、风湿等治愈难度高的疾病,山中决定去大阪大学完成硕士课程,随后前往美国格莱斯顿研究所进行胚胎干细胞研究。这里自由的学术气氛,让山中发现了崭新的天地。

  “美国多见一种‘开放式实验室’的研究方式,不论是价格高昂的装置还是研究者的智慧都是共享的。而在日本国内,很少有这种开放式研究。”山中说。

  当山中返回日本,准备继续研究时,却发现这里的研究条件比美国差很多,培育小白鼠的时间甚至比做实验的时间还长。

  “为什么我要不停更换小白鼠的笼子?”山中一度有些气馁。

  山中的妻子千佳是一名医生,对丈夫的情况非常忧虑。她建议丈夫放弃研究,“为什么不做一个执业医师呢?”在日本,医生是一个收入十分丰厚的职业。

  但山中最终选择了坚持。1999年,他向奈良科学与技术学院申请助教授职位。当时的一名教授回忆,在众多应聘者中,山中是唯一一个愿接挑战的人,因为其他应聘者都选择了能在数年内见成果的研究项目,而山中则选择了干细胞研究,这为他在12年后获得诺贝尔奖奠定了基础。(储信艳)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