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国庆期间,不少高速公路出现严重拥堵,“免费”甚至成了众矢之的。真是“免费”惹的祸吗?
日前,成都市推出了“公交免费”的便民措施。“免费”成为公共政策的新动向。“免费”公共服务是否有标准?“免费”之后该怎么办?
嘉宾:毛寿龙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政策与安全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中国政府制度创新研究中心主任
高速免费:别夸大“免费”的负作用
“免费”是导致拥堵的因素之一,但绝不能夸大。至于是否侵犯上市公司利益,因为无法看到政府与这些企业之间的合同,很难说侵犯了具体的利益。
新京报:国庆期间一些高速公路出现严重拥堵后,不少声音质疑是“免费惹的祸”,二者之间有必然关系吗?
毛寿龙:“免费”和“拥堵”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但首先要明确一点,像北京、上海、广州这些大城市周边的高速公路,平时就容易拥堵,而假期本身也是拥堵的最重要原因,“免费”不过是压断骆驼背的最后一根稻草。从这个意义上说,“免费”是导致拥堵的因素之一,但绝不能夸大这个因素在拥堵中的作用,因为其他因素的影响更为严峻。
新京报:关于“免费”的争论,一个是拥堵,另一个就是“免费”是否侵犯了一些上市公司的利益。您怎么看?
毛寿龙:这种说法没有错。但是,是否政府的“免费”就做错了呢,我想政府也是有理由的,这个问题需要进一步的辩论和明确。因为无法看到政府与这些企业之间的合同,很难说侵犯了具体的利益。由于基础设施工程都牵涉到公共利益,政府和当事企业之间的关系是很微妙的,企业在建设工程时一般都会享受优惠政策,而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免费”的现象,也都是意料之中的。比如,军车、警车经过高速都是免费的,包括不少地方的高速,本地政府的公车都是免费的。当然,当政府的不确定性行为增多了,也不是什么好事情。
新京报:但是“免费”政策似乎在逐渐增多,以高速免费为例,有评论认为只是涉及小车车主,是否有关政策的公平问题?
毛寿龙:“免费”政策以后会成为一种趋势,“免费”的范围还要扩大,高速公路尤为突出,计算成本和收益的话,会发现很多高速公路的成本早就赚回来了。因为现在政府财政并不缺钱,只是不知道钱该怎么花。以前是政府没钱搞建设,就推行了一些市场化的模式,现在工程建立起来了,成本也收回了,就要考虑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这些基础设施的作用,“免费”无疑是很好的方法。
所有的“免费”政策,都无法照顾到社会的每一个成员。像博物馆免费开放,像火车票对学生半价,无法简单用公平去衡量。
免费服务:不过是换了种“付费方式”
很难界定政府服务哪些该免费,哪些该收费。就公共产品或服务的供给而言,也是付费方式不同,有的是采取付税形式,有的采取付费形式,也有的是既付费又付税。
新京报:政府提供的服务中,哪些该免费,哪些该收费,如何界定?
毛寿龙:这个是很难界定的。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免费还是收费,只是付费方式的不同。一般来说,所有财政提供的,都是免费的,财政补贴提供的,是可以部分收费的。与财政无关的,就归于市场管理,当然商家搞促销手段,或者搞慈善,免费提供,另当别论。
就公共产品或服务的供给而言,也是付费方式不同,有的是采取付税形式,有的采取付费形式,也有的是既付费又付税。比较典型的,像燃油税取代普遍征收的养路费和其他费用,就是付费方式由“费”改“税”。市政道路是交了税的,就不交费了;高速公路是既交了税,也交了费。
新京报:比如公共厕所免费,比如最近成都等城市的“公交免费”,依据的是什么标准?
毛寿龙:我认为,没有真正意义的“免费”,其实质上是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收取费用。
街道上的公厕,是从纳税人的税里扣除的,景区里的公厕,是从游客的门票费里扣除的,虽然都说是免费,无非是付费形式不同。城市的公交免费,其实是纳税人已经以税的形式交过了,现在以免费的形式进行返还。
新京报:像“公交免费”,目前是个别城市在做,有推广的可能吗?
毛寿龙:这个主要看地方政府,各地政府的税收额度不同,所背负的债务不同,免费的项目和范围自然也不同,在有些城市,不但不会免费,可能其他一些已经免费的项目也会采取收费。
新京报:也有不少地方,居委会免费提供计生用品,如安全套?
毛寿龙:以前计生用品是由单位免费领取,免费向员工提供,现在改为社区免费领取,向居民免费发放,主要出于防治艾滋病的考虑。这也不能算是免费,它属于公共卫生项目,也是财政经费支出。
新京报:也就是说,不管什么领域的公共服务免费,还是哪个城市的公共服务免费,都没有统一的标准。
毛寿龙:对。所谓“免费”,其实是付税和付费的区别。包括学校的九年义务教育,幼儿园要不要政府补贴,养老服务要不要补贴,大学要不要财政拨款,这些都是事实层面的问题,很难从这些问题上提炼出具有普适意义的抽象原则。同时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一般用品由市场提供,公共用品由政府提供,但是二者的界限很多时候也是模糊的,难以拿什么原理说明哪些该收费,哪些该免费。
免费管理:学会“免费”,更要学会“管理”
不管是“收费涨价”,还是“免费服务”,都是公共政策,同样需要公开听证,科学决策。“免费经济学”有必要学,更要学“免费心理学”、“免费社会学”、“免费管理学”。
新京报:从现象上看,问题往往出现在“免费”之后。比如公厕免费之后,往往容易导致服务下降;比如计生用品免费之后,容易导致腐败现象发生;比如高速公路免费,容易导致拥堵加剧,引发社会争议。“免费”之后怎么办,如何加强管理?
毛寿龙:“免费”的背后,是费或者税如何管理的问题。当然,政府的收入,不止这两块这么简单,像政府卖地收入,数目巨大,却很难归类。所以,要说管理,根子上还是政府财政收支的管理。同时,不要以为,“免费”了就意味着没有管理,或者可以降低标准。
新京报:一般来说,政府部门在谈到“免费”时,很容易从经济学角度来考量。
毛寿龙:现在有一个现象,好像“收费涨价”的时候,才需要举行听证会,比如自来水涨价,电费涨价,需要公开辩论,需要媒体深入报道,因为民众对“收费涨价”很敏感。其实,这是一个观念上的认识误区,不管是“收费涨价”,还是“免费服务”,都是公共政策,涉及公众利益和社会秩序,同样需要公开听证,公开辩论,听取民意,预先评估,科学决策。所以,“免费经济学”有必要学,更要学“免费心理学”、“免费社会学”、“免费管理学”。
就像这一次的高速公路拥堵,作为公共问题,并不是因“免费”的公共政策进入公众视野,而是因“拥堵”的社会问题才进入公众视野,也就是说,民众是靠问题向政府部门提出意见,而非政府政策的出台。
新京报: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毛寿龙:其实就是治理结构的问题,需要摆正政府、民众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关键是形成良性互动的空间与管道,确保公共政策的公开与透明。就像你提到的高速免费后对当事企业的影响,这个问题需要往前追溯,当初建设的时候,政府和企业的协议是什么,政府征地的价格是多少,给企业的价格又是多少,投入与产出的账本是多少,这些都搞清楚了,也就容易得出是否为真正的“免费”,以及企业的利益是否在其中受损。
新京报时事访谈员 高明勇
■ 链接
引发争议的“免费”举措
1.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根据五部委《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实施方案》,高速得以免费通行。该政策受到部分专家的肯定,称其为回归公益之举。也有经济学家称高速免费侵害企业利益,造成拥堵等后果。多数网友则认为,高速公路是公共设施本就应当免费,今后还应该扩大免费时间和范围。
据《新京报》
2.为方便市民在尾号限行期间选择公共交通出行,今年10月10日至明年6月30日,成都市推出限行区内44条公交线路全免费、地面公交与地铁1、2号线所有站点全面接驳等6项惠民措施。虽然也有人质疑免费不符合市场规律、会造成公交拥堵等,但更多人对免费公交政策表示欢迎。
据《成都商报》
3.广东佛山南海区近日出台《南海区高层次人才奖励和培养资助暂行办法》,规定南海区高层次人才将可享受政府津贴、学术交流、资助、休假、退税等多方面奖励。持《高层次人才证书》,游览西樵山等区内旅游景点还可以免票;搭乘区内公交车也不用掏钱。有网友认为,把高层次人才变成特殊群体,是人为制造社会的不公。
据《南方都市报》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