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6:地球周刊·封面故事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6:地球周刊·封面故事

那些左翼政府的“掌舵者”们

2012年10月14日 星期日 新京报
分享:
罗塞夫虽然政治威望没有卢拉那么高,但是执政这两年,无论是在政治外交还是经济上,巴西的国际地位不断上升,可以说罗塞夫也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和能力。
——徐世澄
就像克林顿夫妇一样,克里斯蒂娜担任总统之前,就是众议员。她的能力不比丈夫、前总统基什内尔差,能够连选连任总统也说明了选民对她的肯定。克里斯蒂娜和(已故)丈夫基什内尔的政策都比较偏左。
——徐世澄
科雷亚不是军人出身。他是高级知识分子,思想比较左,反对新自由主义。
——徐世澄
莫拉莱斯是苦孩子,搞群众运动、人民运动出身。作为第一位印第安人总统,他得到了大多数玻利维亚民众的支持。他在国内搞石油国有化,土地改革,改善民生;对外加入了美洲玻利维亚联盟,跟左翼政府维系了很好的关系。
——徐世澄

  社科院拉美研究所研究员徐世澄接受新京报采访时指出,目前而言,对拉美国家哪些是左翼政府,国内学术界看法不尽相同。除社会主义的古巴被公认为左翼政府外,现在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把委内瑞拉、玻利维亚、厄瓜多尔、尼加拉瓜、阿根廷、巴西、乌拉圭政府看成左翼政府。

  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实现连任,其人其事,可谓“风不平,浪不静”。除其之外,其他左翼政府的“掌舵者”们有着怎样的突出的施政举措和人生经历?

  巴西女总统迪尔玛·罗塞夫

  低调强硬 稳固与美关系

  迪尔玛·罗塞夫是巴西历史上的首位女总统。她作风低调,但秉性强硬,巴西人称其为“铁娘子”。

  当过游击队员、扛过枪、坐过牢的罗塞夫,如今选择的是比较务实温和的路线。对内,巴西不搞国有化,经济政策上基本仍旧推行新自由主义的政策。对外,罗塞夫也重视与美国的关系。她上台与美国进行了互访,强调美巴两国关系“从未如此稳固”,并希望能够继续推进两国关系的友好发展。

  1964年,家境优越的罗塞夫入读巴西中央州立高中。这所高中以反对军政府独裁的学生运动而著称。罗塞夫受此影响,思想开始向左转,并参加了左翼分子和马克思主义者们发起的一系列反对军队独裁统治的运动。

  1967年,迪尔玛结识了记者克劳迪奥·加莱诺,两人次年结婚。在第一任丈夫的鼓励下,迪尔玛加入了地下游击队。

  1970年1月16日,罗塞夫因叛徒出卖被军政府逮捕入狱。据说罗塞夫在狱中遭受了22天的酷刑,包括鞭打、电击等。罗塞夫最初被判6年有期徒刑,服刑三年后,最高军事法院改判为两年一个月徒刑。

  阿根廷女总统克里斯蒂娜

  穿着时尚 执政照顾底层

  2011年,阿根廷女总统克里斯蒂娜·费尔南德斯·基什内尔以绝对优势连任总统。2007年10月29日,生于1953年的克里斯蒂娜在大选中胜出,成为该国历史上第一位民选女总统。

  克里斯蒂娜的丈夫基什内尔2003年当选阿根廷总统。当时,阿根廷经济不景气。基什内尔当政的四年内,则取得了突出的执政成绩:阿根廷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每年都保持8%以上的高速增长;全国贫困人口比例从54%减至23.4%;失业率也由17.8%下降到7.7%。基什内尔政府强力控制城市中水电、煤气、电信等公共事业的价格,使很大一部分中下层民众成为“新政”的最大受益者。

  克里斯蒂娜延续了这些政策,并在其竞选纲领中明确提出,当选后将继续推行目前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鼓励居民消费,加大对中低收入阶层的补贴,追求社会平等包容。

  克里斯蒂娜穿着时尚。每次在公众面前露面,她总是光彩照人,吸引着闪光灯。

  厄瓜多尔总统拉斐尔·科雷亚

  当年留美 如今高调反美

  生于1963年的科雷亚2006年作为“主权祖国联盟”总统候选人参加厄瓜多尔大选,最终获胜。2009年,厄瓜多尔通过新宪法后再次大选,科雷亚以超半数票成功当选,任期至2013年。

  同其他拉美左翼政府“掌舵者”不同,科雷亚拥有专业的经济学背景。他在2001年取得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科雷亚被称为拉美政坛的“年轻面孔”,是新兴左翼势力的代表人物,堪称拉美左翼政府中的“反美新旗手”。

  科雷亚主张实行政治体制改革和司法制度改革,保障司法的独立性和公正性,严惩贪污腐败;力推发展“平民经济”,让农民、小手工业者、小企业主和经商者从经济发展中受益,抵制新自由主义政策,并主张能源国有化。

  科雷亚对美国的态度也很强硬。他反对与美国签署自由贸易协议,并要求美国军队在租借合约到期后必须从厄瓜多尔的军事基地撤出。

  维基解密创始人阿桑奇目前在厄瓜多尔驻英大使馆寻求避难。美国媒体援引加拿大律师罗伯特·阿姆斯特丹的话称,阿桑奇选择厄瓜多尔是一个明智的举动,因为科雷亚和阿桑奇拥有共同的兴趣,“他们都认为,美国的强势应该被制止。”

  玻利维亚总统莫拉莱斯

  出身贫寒 自喻“美国噩梦”

  埃沃·莫拉莱斯2005年赢得玻利维亚总统选举,成为该国第一位印第安土著人总统。2009年,成功“守擂”。

  莫拉莱斯代表着比较激进的拉美左翼,他认为“人类最可恶的敌人是资本主义”。他反对“自由主义的模式”,认为“这种模式代表一种野蛮的资本主义”。

  莫拉莱斯2006年1月22日在就职演说中进一步明确,新自由主义模式不能解决玻利维亚的经济、社会问题,玻利维亚将彻底抛弃这种模式。莫拉莱斯上任之后,宣布将石油天然气资源国有化,并推进土地改革,开展“真正的土地革命。”

  莫拉莱斯是美国外交政策的坚决反对者。他曾说,他的当选将是“美国的噩梦”。

  莫拉莱斯1959年生于玻利维亚一个穷苦家庭。小时候生活极度贫困,放过羊,靠搬砖、烤面包、打日工来完成自己的中学学业。不过,最后因为家中过于贫穷,他没有取得高中毕业证书,更没有读大学。

  莫拉莱斯通过玻利维亚的古柯种植工会而步入政坛,并组建了“争取社会主义运动党”。

  ■ 观察

  “左翼政府有激进与温和之分”

  社科院拉美研究所研究员徐世澄称,传统的拉美左翼政府或左翼运动主要是指以反对资本主义、反对美国霸权为目标的社会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然而随着历史的变迁,对左翼定义的标准也发生了改变。

  徐世澄说,当前的拉美左翼政府是相对于上世纪90年代积极推行新自由主义的政府而言的。拉美左翼政权对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持批判态度,主张通过社会改革实现更大的社会公正;反对西方主导的全球化,要求建立更为平等与合理的国际秩序。

  徐世澄将拉美的几个左翼政府分为温和左翼和激进左翼两种。其中,巴西和乌拉圭,是比较温和的左翼;阿根廷算是中间稍左,其他几国政府则属激进的左翼。

  徐世澄强调,在探讨拉美左翼国家的对美态度时,要看到,即使是非常激进的国家,即使同美国有重重的矛盾,除了古巴之外,其他左翼国家仍然与美国保持了一定的关系,不管是在经贸往来还是在外交上。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高美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