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论
能否实现不同社会保险制度间的无缝对接,不仅决定了社会保险的公平程度,而且也决定了政府投入的有效性。
10月12日,全国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讲话中提到:政府宁肯少上几个项目,也要确保对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投入。
养老保险是一个国家最基本的社会保障,应当说,初步建立起制度,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的事。尤其是对不同的社会群体建立起不同的社会养老保险体制,属于增量式的改革范畴,阻力小、进度快。正如温家宝总理指出的,“我们仅用3年时间基本实现了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比原来预期的10年左右时间大大提前。”
但温家宝总理也指出,“真正实现全体人民“老有所养”目标,要走的路还很长,任务还很艰巨”,为此,“政府宁肯少上几个项目,也要确保对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投入”。应当说,加大投入是政府履责的应有之义。在这方面,把确保投入摆在比上项目更重要的位置,表明中央政府意识到,单纯地上投资、上项目,其经济社会效益已不如尽快完善社会保险体系。无论是短期稳增长还是中长期内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推进社保体系建设无疑是不可或缺的要件之一。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单纯地确保、加大养老保险投入,恐怕还不能从根源上解决养老保险的问题。从养老保险的可持续性出发,更重要的在于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制度的统一。
客观地看,我国的养老保险体制建设仍处于制度建设的关键时期,已经从过去几年的增量改革进入到存量改革阶段。能否实现不同社会保险制度间的无缝对接,不仅决定了社会保险的公平程度,而且也决定了政府投入的有效性。
仅以投入有效性为例。前段时间社会保险资金短缺以及由此带来的“延退”的大讨论,实质不在于政府投入不足,实质在于制度不统一下政府的投入效率受到影响。第一,“三险并存”的格局,不利于提高政府统筹保险资金的可持续运行。城镇职工、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三套保障制度分割,资金池不能互济,面临资金短缺时回旋余地小。第二,尽管这些年社会保险统筹层次不断提高,大部分地方实现了省级统筹,但尚未实现全国统筹。不同地区发展情况不同,在未实现全国统筹的情况下不能不影响到各地社会保险资金的可持续。第三,与企业职工和城乡居民相比,相当多的行政事业机关的工作人员不缴纳社会保险,在退休后却享受着比前者更为优越的养老待遇,这意味着前者在为不支付社会保险金的行政事业单位从业人员支付退休金,难说是一个公平的制度。
政府加大养老投入当然值得期待,少上项目也要确保养老投入,这理当成为共识。同时也要看到,未来几年,我国社会保险仍处于制度建设的关键时期,在社会保险全国统筹、一视同仁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的基础上,辅之以政府加大投入,我国的社保体制才能更好惠及全民。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