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专题动机
一天花6.3元,行吗?今天,全球迎来第20个“国际消除贫困日”。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和中国扶贫基金会日前曾发起“感受6块3”的活动,号召大家在10月17日体验用6.3元过一天,以增进对贫困的感受。
6.3元
之所以是6块3,根据2011年11月底中央扶贫工作会议将农民人均年纯收入2300元作为全国新的扶贫标准,按照此标准,根据相关统计,我国尚有1.28亿人生活在贫困线下,据此,贫困线下的每个人日均消费都只有6.3元。
新京报通过微博征集从上百名报名者中选取了3位参与者,并全程记录下他们一天中花费6.3元的过程及感受,以期盼更多的人关注和关心身边的贫困人群。
【刘剑涛账单】
交通:往返公交车费0.8元
午餐:3个韭菜鸡蛋包子3.6元
晚餐:干果、水果(家中自备)忽略
=总计:4.2元
【张虹账单】
交通:往返公交车费0.8元
用餐:鸡蛋0.5元
蔬菜3元
榨菜0.5元
大米1.5元
=总计:6.3元
【钟国流星账单】
交通:往返公交车费0.4元
早餐:1个油饼 1元
午餐:1袋酸奶、1份烙饼 2.75元
晚餐:1碗馄饨 2元
=总计:6.15元
【案例1】
公司老总弃车挤公交
体验者:刘剑涛 年龄:41岁 身份:北京贝芙丽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
下意识摸车钥匙
清晨6点半,北三环安贞桥附近的一间住宅里,刘剑涛准时醒来。虽是总经理,时间观念很强的刘剑涛每天都会早于其他同事到达位于工体北路的公司。
刘剑涛介绍,自己每天开车上班要花费半小时左右,周三限行时一般会打车上班,偶尔坐公交车。“对比乘坐公交车,开车或打车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即便遇到拥堵,开车和打车也能避免拥挤的乘车环境”。
7点20分,刘剑涛出门。“我平时从不在家做饭,一日三餐都在餐馆解决”。为节约开销,刘剑涛简单地吃了些饼干和坚果,又洗了些脆枣,用塑料袋装好,“我也体验一回,看看到底能不能6块3过一天。”
走到楼下,刘剑涛习惯性地把手伸进西裤兜去摸车钥匙,“突然想起来得省着钱,不能开车,半小时的车程,开了车,就不用吃饭了”。
借用公交卡省钱
经过短暂等待,7点35分,雨中117路公交车缓缓驶来,刘剑涛收伞排队上车。从上衣兜掏出卡包,贴到刷卡机上。刘剑涛说,自己左思右想找朋友借了张公交卡,“1块钱跟4毛钱,看似不多,但来回就能省1块2”。
7点半过后,安贞桥附近的车流量明显增多,这条平时打车23元钱的路,由于下雨和早高峰,几乎变成停车场。塞满乘客的117路走走停停,一站地走了近半小时。车里的空气湿乎乎的,刘剑涛西服裤子被雨伞滴下的水一再浸湿。8点半,公交车还在和平西路徘徊,刘剑涛抿了抿嘴,眼里闪过一丝急躁。
9点20分,在二环绕了一段的公交车终于抵达幸福三村站,5分钟后,刘剑涛走进办公室。
“比平时晚了1个小时,时间成本太大了”。
3个素馅儿包子
11点50分,为节省出行成本,刘剑涛在电话里婉拒了朋友共进午餐的邀请。吃了几颗脆枣,刘剑涛打开抽屉,拿出使用率并不高的餐卡,跟同事们一起到写字楼B1层的员工食堂吃饭。
公司在员工餐卡内打入一定餐费作为福利。“不常吃,余额绝对够吃一顿”。
面积并不宽敞的食堂内,聚集了写字楼各公司的员工,食堂内供应快餐、汤面以及包子馒头等。刘剑涛端着空餐盘,站在队伍里,“我不太喜欢吃荤,算是素食主义者吧”。刘剑涛选择了包子,“两个韭菜馅儿的,不,三个吧”。一米八左右的刘剑涛笑称,“三个包子两碗汤,多好的搭配啊。”端了碗免费的蛋花汤走到出口,一刷卡,3块6。
几位员工经过刘剑涛的餐位,惊奇地问:“刘总,您就吃包子啊?”刘剑涛笑道:“我只有6块3,不能吃多了!”
10分钟不到,刘剑涛搞定了午饭。
在电梯里,刘剑涛嘟囔着自己的账单,“6块3减3块6再减4毛,还剩2块3,够了,够了!”
加入员工讨论
整个下午,刘剑涛都在约见客户,“刘总平时不喜欢铺张浪费,除去公事,生活花销并不大”,从会议室倒水出来,秘书开始和同事悄悄议论“6块3过一天”的话题。
会客结束后,刘剑涛走到办公区加入讨论。临近下班时,大家对6块3过一天得出的共同观点是,“生活在北京就算刨去购物、人情及其他支出,仅在吃饭和出行上,每天花费6块3,也是难以生存的,这样过一天还有可能挺过去,但长时间下来,幸福指数估计会降低”。
“挺好,好久都没这样精细地关注生活了”,下班了,刘剑涛穿上衣服,独自走向公交车站。 新京报记者 李禹潼
【案例2】
推掉饭局赶买便宜菜
体验者:张虹 年龄:25岁 职业:企业销售
1.5元买了一捧米
像大部分上班族一样,张虹多数选择在外就餐,一天伙食费约50元,遇上和同事一起“下馆子”,至少也要花上百元。
要靠6.3元过一天,张虹决定自己做饭。10月15日晚,她开始准备体验日的食材。
从家出来,向东走是卖菜的小门市,向西北拐则是一家超市,“大米只有超市能买到,但那的菜会贵一些。”为省钱,张虹决定在两家店分头采购。
蔬菜门市,鸡蛋货架摆着普通鸡蛋和柴鸡蛋,张虹分别拿了一个上秤一称,柴鸡蛋约1元,普通鸡蛋4毛8分,“那还是这个普通的吧。”
货架上码着成捆的菠菜,张虹拿出一捆抽出三根,4毛钱,又买了五毛钱榨菜。
“你说我买1.5元的大米,人家会不会不给我称啊?”去超市的路上,这句话张虹重复了好几次。
超市的散装大米有4种,最便宜的2.99元一斤,最贵的则3.8元一斤,“这个米,我只买一块多的行不?”张虹指着最便宜的大米,尴尬地问超市工作人员。“没问题。”工作人员提起小铲在米堆里一铲,倒进袋里,0.25kg,一共1.5元。这1.5元的米放在手中,正好一捧,“明天指着它顶一天了。”
6点多起床做早餐
8点就要出门去上班,为了预留足够时间做早饭,昨日6时30分许,张虹起床,在洗漱和简单梳妆后,便开始淘米、洗菜、煮鸡蛋。
一捧米,一顿早餐用去一半,三根菠菜切碎,分量正好拌进粥里。
张虹说,平日早餐她一般会吃面包、牛奶或去快餐店买汉堡,心情好时也会自己做早饭,“这种‘心情’一年也就能有5天,但从没有为了吃早餐而这么早起过。”
“这2块钱一斤的米真不好吃。”张虹皱了皱眉,还是咽了下去。7时45分许,张虹换上衣服去上班。
昨晨全市普降小雨,8时许,路面的坑洼处已有积水,踩着高跟鞋,撑着伞,张虹一路低着头走,小心地避开积水处,可没走几步,西装裤脚就沾上了泥点。
出了小区走几百米,再过个天桥,便是公交站。看着身边驶过的空的士,张虹笑了笑,“要平时,我就一挥手拦辆出租车了。”
公交车内人不算多,张虹找到了个座儿,全程40分钟,花费4毛。
从公交站走到公司也要过天桥,天桥上几乎每级台阶都积了水,张虹一手撑伞,一手提着裤脚,一步一个磴儿地走。走下天桥,张虹叹了口气,“这不是找罪受吗。”
看同事晒晚餐咽口水
中午公司免费提供午饭,这节约了张虹午饭的开销。
早晨起得太早,到中午已“有点迷糊”,吃完午餐,张虹回到公司提供的房间补了个觉,才觉得缓了缓神。
18时,张虹下班。同事像往常一样招呼她一起吃晚饭,张虹推托了,急忙赶向公交站:小区菜市场收摊前会便宜处理没卖掉的菜,她希望能赶上这趟“末班车”。
坐上公交,张虹一脸疲惫。刨去公交费,只剩下2.6元可供晚餐支配。每笔钱都得抠着花,这是张虹没有体验过的,她连连感叹“好苦啊”,“尤其是那种精打细算的心境,让人觉得很凄凉。”
18时30分许抵达小区,可由于大风,菜市场的小贩都已收摊,张虹只得前往蔬菜门市。
一块豆腐、两根香菜和三根菠菜,一共2.6元。
米饭、油煎豆腐、豆腐菠菜汤,20时许,张虹将晚餐摆上桌。这时同事发微博“晒”自己的晚餐,“牡蛎虾仁汤,杏鲍菇,空心菜……我亏大发了”,看着照片上的美食,张虹只能咽咽口水。 新京报记者 卢漫
【案例3】
“怎么没5毛钱的火腿肠”
体验者:钟国流星 年龄:12岁 身份:中学生,演艺童星
早餐:只吃一个油饼
清晨6点,闹钟准时将沉睡的钟国流星吵醒。新的一天开始了。
穿好鞋子,妈妈将一瓶凉白开放进小流星的书包,这可以给他省出至少1元钱。
他粗略算了一下如何分配6.3元,早上吃1个包子1元钱,中午吃一个馒头两根肠3元,晚上喝2元的粥,加上4毛钱交通费。
外面下了小雨,小流星只得改乘公交,6点27分,他出发了。
由于学生卡被暂时消磁,记者同意他刷妈妈的卡,消费仍按学生资费计算,每趟2毛钱,这可省4毛钱。
上了837路公交,他继续研究该买些什么能更省钱,突然发现之前的预算超了1毛,于是重算。
“要不中午少吃一根肠?”20分钟后,公交到站,他还没想出更好的法子。
流星所在的学校7点一刻上课,此时学校外的早餐铺早已门庭若市。
他点了1个1块钱的油饼。吃到最后,他面露难色,妈妈在旁边问:“不香吗?”
“我去弄点咸菜”,小流星没直接回答,而是找老板要了一点免费咸菜,将余下的油饼吃完。按照以前的早餐标准,他通常会选择吃两个肉饼、一个鸡蛋外加一碗粥,花费在6元左右。
中餐:没舍得吃火腿肠
中午11点40分,小流星走出校门。“饿死我了”,见到妈妈,小流星小声嚷了一句。
学校附近所有中餐店的最低消费都超过5元,他决定去超市买面包。
步行15分钟,小流星走进一家连锁超市,超市规模不小,但他没能找到1元以下的面包,走过一个火腿肠柜,他拿起两根火腿肠,看了下标价,又放下了。这要1.5元一根。
“这里怎么没有五毛钱一根的火腿肠呢?”小流星很疑惑,至此,他大清早拟定的计划全被打乱。
逛了一圈,他买了一袋酸奶、一份烙饼,共2.75元。
“我也想吃!”流星被里脊扒饼的广告馋到了,望着妈妈又捏捏肚子说:“饿死我了。”
小流星来到附近的一家老家肉饼店占了个座位,这里的座位是免费的,吃完东西还可以做作业。
烙饼的味道有点淡,小流星倒了一点免费的辣椒酱。他将酸奶袋子使劲挤了挤吮了起来,直到袋子变瘪。
这时同学买来两瓶汽水饮料,送给他一瓶。
“不能喝哦,会超额的”,妈妈在一旁提醒。
“这是人过的日子吗?”小流星白了妈妈一眼,将汽水还给同学。
下午1点40分,带着剩余的小半袋烙饼,小流星赶到学校。
放学:见到妈妈先说饿
“妈妈,饿死我了”,下午5点30分,这是放学后的小流星见到妈妈的第一句话。
他掏出剩下的2块3毛5,想吃香脆面。
“买碗粥2块钱,公交费2毛,剩下一毛五还可以买颗糖”,小流星算着账,问了两家店,没有香脆面,问到第三家店,还有馄饨,正好2元一碗。他决定吃馄饨。
“好香”,馄饨没用多久就做好了,刚放上桌,小流星就精神起来。
他使劲吹着馄饨汤里的热气,用勺子舀一小勺试了试,确定不是很烫后吃下了第一个馄饨。
“终于吃到肉了!”小流星津津有味地吃着。
“很喜欢喝奶,吃肉,吃水果,”一旁的妈妈透露。
“以前,每天早餐和中餐他在学校吃,早上出门给他20元,晚上回家一般只剩一两块”,在整个家族,小流星最小,一直是家族里的宝,所以从没吃过苦。
馄饨很快就吃完了,小流星舔了舔舌头,跟着妈妈挤上回家的37路公交。 新京报记者 何光
【同题问答】
Q 对贫困群体有了解吗?以前是否体验过贫困生活?
刘剑涛:我脑海里浮现出自己在老家上高中时的情景,当时住校,每星期的饭票还要从家里带面粉去换。我们每天早晨都在学校花五分钱买一块豆腐,再吃一个馍,喝一碗面汤,特满足。现在物价涨了又涨,六块三过一天能让大家“忆苦思甜”,挺有意义。
张虹:对贫困群体了解不多。虽谈不上生活贫困,但小时候家境并不算殷实。
钟国流星:从新闻中了解过,比如,失学儿童。以前没体验过贫困,这是第一次。
Q 你对国际消除贫困日了解吗?为何要参加活动?
刘剑涛:不知道。参加活动的初衷就是,想挑战一下。乍一看,这确实是不可能完成的。
张虹:没有了解。参加活动时,是希望自己能在艰苦的生活中有所感悟。
钟国流星:以前不了解。我是00后,蜜罐里长大的孩子,不知道6.3元到底能干什么?每天吃的、穿的、用的,爸爸妈妈都安排好了。我希望在体验中挑战自己,在体验中理解父母,在体验中了解生活,在体验中学会关爱,在体验中提升自己。
Q 这一天的消费与以前的有何不同?体验完有何体会?
刘剑涛:对比挺大的,感触也挺深的,以前可能不会如此周密地盘算每一块钱的花销,我连公交卡都没有,吃饭时也不会更多地考虑价格。体验完感触很深,想到了儿时的自己吧,以后也尽量低碳出行。
张虹:这一天消费要精打细算。用这6.3元既要保证正常出行,还得让自己吃得饱,挺苦的。
钟国流星:不同的地方太多,从没对自己这么抠过。通过这一天的体验,克服了种种困难,基本实现了当初的目标,挑战了自己,也更加懂得了父母的不易,让我明白了应该学会感恩,学会关爱他人,同时,更加努力学习,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Q 你想为消除贫困做哪些努力?
刘剑涛:我觉得慈善虽然是多多益善的,但对于我们做企业的来说,真正参与其中会比直接捐款捐物更加有意义。我的北京公司成立时间并不长,以前在重庆也曾到贫困地区给孩子捐书本和文具。未来我希望带着正在成长的公司参加一些类似活动吧,比如定期带公司的员工到贫困地区去感受那里的生活,与一些贫困儿童、贫困家庭建立一对一的帮扶,尽自己所能吧。
张虹:会更关注贫困群体,也会更积极参加帮助这类群体的公益活动。
钟国流星:三方面吧,第一,我是一名小演员,我会通过媒体呼吁大家关注贫困,了解贫困,同时用行动改变贫困;第二,我会继续号召同学们和我一起为贫困地区的同龄小朋友捐赠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第三,我会在明年的六一儿童节前,继续发起“六块三过一天”体验贫困主题活动。
新京报记者 何光 卢漫 李禹潼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