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8:特别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18:特别报道

小伙当馆长 “喊”你来读书

广告公司老板购书建公益图书馆;三年来,上万人领走近五万册图书,传递“书香”

2012年10月18日 星期四 新京报
分享:
35岁的山东小伙徐大伟自掏腰包创办民间流动图书馆。每位到访者都可免费领一本喜欢的书,不用还,唯一的要求是看完后传阅于他人。
▶图书馆工作人员给新书盖上“传书章”。

  13 徐大伟 年龄:35岁 职业:广告公司老板 社区:国子监社区

  【德行录】

  自掏腰包六七十万,选址、租房、买书,35岁的徐大伟建了一座公益赠书屋——民间流动图书馆。3年,他将数万本书赠送他人,不用退,不需还,唯一的要求是看完后把书传递给下一个人。徐大伟说,他想建一个全民读书王国,试图用读书帮助他人改变命运。

  午后,阳光透过层叠的树叶照在街面上,东城区官书院胡同口,“民间流动图书馆”的路牌并不引人注目。但总有好奇的路人,会被牌子上“公益赠书、欢迎取阅”的小字吸引,愿意沿着院墙往里走上100来米,来到一个彩虹墙的小院。门里一间10多平米的小屋,七八个书架上摆满图书,三五读者静静读着、选着。

  建馆三年,上万人从这里领走49000多册图书,传递“书香”。

  “没人读,书就死了”

  “拿一本你喜欢的书吧,不用还,登记一下就行,但看完了一定记得传给别人。”图书管理员兰天提醒着每一位到访的客人。

  “不用退还?”每一个第一次造访的人都不太相信这是真的。兰天每天都要解释这个疑问,“我们馆长叫徐大伟,馆是他建的。”

  每周二,徐大伟都会来给图书馆的3名员工开例会。“如果来的人想多拿一本书,只要愿意传阅,也可以酌情多赠一本。”徐大伟觉得,书是有生命的,没人读,书就死了。

  书架上,摆放着《生命之书》、《珍妮姑娘》等上万本图书,记者到访的两小时里,有三四位市民前来挑选。每位到访者都能挑选一本书带走,以15天为周期,每人一个月可以获赠两本书,唯一的要求是看完后传阅于他人。

  赠书,源于一个男孩在徐大伟博客上的留言,“即使我有时间,也没有钱买书。”打那以后,徐大伟在博客上征集受赠人,“把我家里闲置的书邮寄给他们。”后来,他掏钱给别人买书,想看什么书,给他留言即可。

  “为什么这么做?”无数人问他。“读书真能改变命运。”徐大伟爱用自己举例,他十几岁时从山东的学校毕业,20多岁来到城市打工,现在在北京创办了广告公司,当了老板,“书一直没放下,给了我想法和养分。”

  三年投入六七十万

  民间流动图书馆的小院里,另外两间屋成了库房,墙角的几摞书崭新如初,“这些都是替换下来的。”管理员李霞说,每星期,他们都要整理书架,把那些长久没有人选走的书取下来,换上一些畅销书或经典著作,换下来的书会放在图书馆外,任路人拿走。“新书绝大部分是馆长掏腰包买的,少部分来自捐助。”李霞说。

  十一前夕,徐大伟带着员工去了两次甜水园图书市场。经久不衰的名著、书评榜上的佳作都是他的首选,历史、传记、励志类的书籍也是必备。为了应对进馆的小读者,儿童读物也必不可少。一下午下来,十几捆书搬上车。购书款动辄三五万,大伟粗略估计,三年投入到流动图书馆的钱有六七十万,支出费用全来自他的广告公司。“那么多书被送出去了,哪怕只被领书的那一个人读了,都会给他带来价值。”他说。

  写标语“求”同胞读书

  “同胞们,求你读点书吧!”民间流动图书馆的墙壁上,9个绿色的大字写得“触目惊心”。“你别指望会有很多人劝你看书,一是很多人根本不看书,二是很多看书人并不关心你看不看书。”徐大伟说,他愿意充当那个劝人读书的人,“号召也好,恳求也好,只要你愿意看,我来帮你买。”

  不过,劝人读书,徐大伟觉得自己的力量太小。今年年初,他联系到22位名人,包括作家宁肯、编剧刘宏伟、演员马景涛等。徐大伟邀请他们谈阅读,并把访谈内容编辑成书《爱上读书,有书不输》,意图通过名人“喊醒”人们读书的欲望。“我想建一个全民阅读的王国,让所有人因书而改变。”徐大伟正在借助公益图书馆,试图实现一个宏伟的梦。

  【大家评】

  如果这些书真的在流动的话,应该已经有不少受益者了,但是偌大的北京城知道这个图书馆存在的又有几人?我也许无法做到更多,但是起码,我要把我借走的这本书,传给别人,让它真正流动起来……

  ——网友“佟西西”

  很惊讶,真的会有这样的人做这样的事,只是为了让大家能看书。这个社会还有多少人在看书,坐了整整一天,来的基本上是上了年纪的人,年轻人很少。为什么?年轻人都没有时间?都忙着工作赚钱?可是三里屯的商店时时刻刻都是年轻人的身影……

  ——网友“yangyangtutu”

  ■ 征集标准

  2012新京报第六届感动社区人物评选活动所涵盖的公民榜样,可以是个人、社区企业代表,也可以是两新组织(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NGO等社会团体。

  他们能积极融入城市治理,为城市的发展和改善而有所贡献,是品德高尚、热心公益、关爱城市、关爱社区、关爱他人的个人和群体。

  候选人不限户籍和国籍,但生活及事件须在北京。

  ■ 参与方式

  电话推荐:

  2012年12月底前,市民可拨打征集热线67106710推荐或自荐候选人。

  电邮推荐:

  可发送候选人资料至:xjbgandong@126.com

  本版采写  新京报记者 刘珍妮

  本版摄影 新京报记者 尹亚飞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