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0:特别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10:特别报道

与名校联姻 胡同深处办起“精品校”(1)

2012年10月19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9月21日,北京市第二中学新鲜小学的学生正在上课。
课堂上,电脑已成为教师必不可少的教学工具。
9月21日,一名学生走在貌似深宅大院的北京市第二中学新鲜小学。
北京市第二中学新鲜小学的读书走廊十分雅致。

  “从内务部街东边街口,向左转到朝阳门南街,再向右转,就是新鲜胡同,新鲜胡同有新鲜胡同小学。这小学是我的启蒙学校。”1981年,李敖在其《回忆录》中这样写道。

  李敖和梁实秋都在新鲜胡同小学读过书,这个有着百年历史的学校曾经一度处在生死存亡的边缘。现如今,学校旧貌换新颜,在胡同深处办起了“精品校”。因与北京第二中学“联姻”,今年9月1日,新鲜胡同小学正式更名为北京市第二中学新鲜小学。

  北京近年来出现了“择校热”等一系列引发社会关注的教育热点问题。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其根子就在于校际之间资源的严重不均衡。为了缓解这一现状,北京市采取了多项措施。2005年,《北京市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颁布实施后,北京先后投入180.7亿元,实施初中建设工程、小学规范化建设工程。“通过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区域、校际办学条件差距明显缩小。”市教委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我这十年

  “不改变,就赶不上孩子们的步伐了”

  吴颀 54岁

  北京市第二中学新鲜小学教师

  我是“文革”后的第一届中专师范生。1979年,我21岁时就来到当时的新鲜胡同小学工作,担任大队辅导员,然后是班主任。这些年下来,除了音乐、体育外,其他课程我几乎都教过。

  当时学校还是一所规模比较大的学校,有24个教学班、1000多名学生、70多名教职员工。学校处在胡同里,胡同里就是一条林阴路,路两边的树木都是学校老师带着学生栽的。

  上世纪90年代后期,北京人口出生率开始下降。加上从2000年开始周边进行危房改造,居民外迁,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学校的生源开始逐年减少。这时候,房屋也开始老化了,一刮风,四合院平房的瓦片都会掉下来。

  2009年,周边危房全部由高楼代替了,周围道路通畅了,学校也重新修葺了校舍。2000年时,一个办公室里只有一台电脑,还是386、486那种老式的,现在每名老师人手一台电脑。

  我现在一边管阅览图书,一边还教一二年级的品德与生活课。按以前的知识结构很难适应当今的学生,我只能拼命学习,一是补习电教设备的使用,二是更新观念。3年前我才开始学会用电脑教学,业余时间,我还学会了PPT、多媒体等办公软件。

  除了学习现代化知识,在心态上我也不断调整自己。我必须学会如何跟他们用平等的姿态交谈,不能再摆出一副“你是全能的,你是什么都知道”的架势。

  今年是第一年教“品生”,印象深刻的是,现在绝不能拿着一本书就上课堂了。上一节课,事先要做好多准备,因为知识涉及方方面面。现在每天我都提醒自己,必须马上改变,不然就赶不上孩子们的步伐了。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