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艺术区溯源
环铁艺术区,位于北京市东北五环外环形铁道内,北邻中国铁道博物馆和中国电影博物馆,西面距离著名的798艺术区不到两公里。2004年左右,随着798艺术区的兴起,距798不远、租金较便宜的环形铁道内部区域开始出现艺术家的身影,他们或改造仓库、或租住民房作为画室,逐渐在这里集结。2006年,环铁艺术城建成,成为环形铁道内规模最大、艺术设施最为完善的艺术区。
其实,目前关于环铁艺术区的定义并不十分清晰,广义上大致包括环铁艺术城、环铁一线、环铁会馆、黑桥艺术村在内的多个艺术区,但也有很多人认为特指环铁艺术城。虽然环铁艺术城不是环铁内最早的艺术区,但它规模最大,美术馆、画廊等艺术设施较完善,建设、管理也最为规范。总体来讲,环铁艺术区以艺术家工作室为主体,可谓艺术家的创作园区。
与798艺术区若即若离
说起环铁艺术区,除了艺术圈的人,熟悉的人可能并不多。这里距离798艺术区只有不到两公里,几乎可以嗅得到那边飘来的艺术气息,但环形铁道阻隔了圈外人的亲近:403路公交车终点站“环形铁道”站距艺术区还有一公里左右的距离,加之附近没有明显的指示牌,一般人找到这里并不容易。
进入环铁艺术区必须经过环形铁道。这条铁道始建于1958年,长约9公里,是国家铁道试验中心的综合性铁路实验基地,现在不时还会遇到挂着几节和谐号火车头的火车飙过。环铁包围着140多公顷土地,里面有村庄、树林、池塘,当然还有很多艺术家的工作室。
2005年,在通州居住的画家王艾将画室搬到这里的环铁一线艺术区。这个艺术区成立较早,虽然规模不大,但也聚集了不少的艺术家,他们的画室都是由铁路运输堆积货物的旧仓库改造而成,一大间仓库可以隔出好几间画室。王艾记得,他的画室离铁路只有20多米,有一年的春天和夏天,附近不停有测试的火车驶过。
“但这并不会影响我的创作,当年我在这里的工作状态很好。”2010年搬离这里的王艾回忆说,“这里距离798、望京都比较近,但又没有798的喧嚣,我和圈里朋友们往来非常方便,往798的画廊运画也很便捷。”
正如王艾所言,最初来到这里创作的艺术家就是为了躲避798的喧闹,同时这里租金相对便宜,还能与798保持若即若离的距离。“不过这里冬天没有暖气,很难让人安心工作。自己烧锅炉太贵,附近有暖气的画室也很昂贵。”最后王艾无奈选择了逃离。
如今,环铁一线艺术区已有些破落,墙上的名称都不再完整。据了解,这里大概还有十来位艺术家,只是不知道院外墙上破旧的工作室铭牌还能对得上几个人的名字。
短暂热闹后一切归于平静
2006年建造的环铁艺术城距离环铁一线不远,这块地方过去是养猪场和养草场。王艾记得,起初这里并没有四周的围墙,每到春天,艺术城两侧空地上的野草就开始疯长,有围墙后就再也没有那种空旷感了。与环铁一线不同,环铁艺术城是按照计划打造出来的艺术区,园区里有不少按照798风格建造的仿旧建筑。
10月13日,艺术城内的环铁时代美术馆开始展出捷克艺术家弗拉基米尔·兹德里奇创作的近百幅摄影艺术作品,当天下午约百名艺术家和文化官员的到来让这个艺术区热闹了一时,但他们走后一切又都归于平静。
“这里确实比较安静。”韩国籍艺术家朴雄珪是韩国光州市立美术馆北京创作中心负责人,1996年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读硕士的他至今已在北京待了16年,普通话说得很流利。据他介绍,他们的北京创作中心2009年底在环铁艺术城开馆,现在共有4位韩国籍艺术家进驻,整个艺术城则大概有10来个韩国籍艺术家,“在北京的艺术区中,应该是最多的了”。
“这里不像798艺术区有那么多游客干扰,也听不到火车的声音,关起门来工作效率是非常高的。”朴雄珪原来并不喜欢在艺术区创作,他觉得艺术区好像是百货大楼,摆着商品在等客人来,后来他决定尝试一下,就从望京的公寓搬到了这里。“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在艺术区创作的好处更多。艺术家需要和外界交流,需要受刺激来改变个人思考的狭窄性。我不忙的时候都会去别人的工作室看看。”
纯粹,或者不够纯粹
朴雄珪所在的环铁艺术城以艺术家工作室为主,园区不同区域内都竖着写有艺术家工作位置的牌子。不少艺术家彼此都是朋友,经常串门聊天。园区里画廊或美术馆不多,而且仅有的几家艺术机构活动也很少,所以平时几乎没有游客。
大仓库画廊近日正在展出画家李少宏的作品,但观众寥寥。画廊工作人员解释,画廊的客人基本都是固定的,很多都是画廊老板的朋友来看画、买画,“这可能也是这里与其他艺术区画廊的区别吧”。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公共教育与发展部主任、画家李纲2009年搬到环铁艺术城居住和创作,除了距离中央美术学院比较近之外,他最看重的就是这里的纯粹:“这里大都是艺术家,没有什么商业气氛,很安静。有人说这里交通不便,但对艺术家来说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除了我之外,还有几位中央美院的老师也在这里。”
但住在艺术区的画家王明生却认为这里还不够纯粹:“这个艺术区里还有一些跟艺术无关的商铺,比如做汽车改装的等等。”的确,环铁艺术城里还有一些传媒工作室、设计工作室等公司,园区一家餐馆的老板称:“中午来餐馆吃饭的很多都是在这里上班的人,艺术家不是很多。”
对此,环铁艺术城管理方环铁国际艺术有限公司投资人董先生解释,他们一直致力于把环铁艺术城打造成“当代艺术的学术后院”,以艺术家创作、学术研讨、学术交流为主,相对远离商业喧嚣。李纲则认为,环铁艺术城还需加强公共设施建设,如超市、餐馆、体育锻炼设施等,这样才能让艺术家的生活更加方便。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孔悦
本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李飞
■ 圈内观察
环铁艺术家
大多处于散居状态
●王艾,诗人、画家
环铁艺术区的艺术家们很多都处于散居状态,不像宋庄艺术区那么密集,这里没有大型的社区,也没有统一的规范,但有些地方随时可能面临着拆迁。
北京的艺术区都是有问题的,在中国当下的整个文化语境里,有问题才能把这种当代性体现出来。像宋庄艺术区办艺术节,投资了可能有几十亿,街道不停在修,路标、路牌都换成了新的,其实这些可以不修的。可以说艺术区的建筑、店铺越来越漂亮,但艺术区里艺术家的生存状态并没有像它们那样变得蒸蒸日上。
■ 经营者说
位置偏僻
正是我们所需求的
●董先生,北京环铁国际艺术有限公司投资人
环铁艺术城与其他艺术区相比,一大特色就是统一管理,统一经营,这不只包括园区的物业管理,还包括公司化的商业模式,这里的不少艺术家都是和我们签约或者有合作的,我们会对他们的画作进行代理经营。同时我们也会坚持“当代艺术的学术后院”的定位,以学术探讨、学术交流为主,并通过旗下的环铁时代美术馆和环铁时代国际画廊来为艺术家开展一些艺术论坛、艺术展会等服务。
其实,最开始环铁艺术城对艺术家是有一个相对的准入标准的,希望进驻的都是在艺术造诣和学术上有一定影响的艺术家,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这个标准并没有坚持下去。现在我们园区的艺术家以油画和雕塑为主。
有人说环铁艺术城地理位置太偏了,交通不便,没人气,但这正是我们所需求的,我们本来也没希望这里成为一个商业氛围浓厚的艺术区,而希望这里成为一个静谧的艺术世外桃源,有目标指向性的朋友和艺术家也不需要公交把他们送到艺术区门口。
■ 记者手记
封闭让环铁艺术区
相对纯粹
环铁艺术区是个“纯粹”的地方,这是近几年来很多艺术家对这里的评价。这里虽然离798很近,但进出交通不便,所以没有798的躁动与繁荣。画家张琪凯曾说,798的艺术家们更多的像是在“表演”,那里人来人往,谁都想看一眼艺术家是什么样子,他们怎么创作,他们的工作环境,即使自己不想演,也成为表演了。到798更多的是观众,而来环铁的更多是收藏家、艺术家,他们更加专业,学术性更强,来这里的目的更加纯粹,这里没地方让你逛街。
艺术家潘星磊则拿环铁艺术区同过去的圆明园画家村相比,“他们住在村子里,我们住在厂房里,所以他们是农业时代,我们已经进入工业时代了”,“在这里,完整的圆环让这块土地相对封闭,我们感谢这种相对封闭”。
如今,从外观来看,环铁艺术区仍然是一个村落的形态,这里很多地方都可看见树林、荒地与池塘。当地的居民们也与艺术家们相处融洽,他们可能对艺术一窍不通,但提起这里的画家总能说上几句,“谁谁就在我那院儿呢”。
但是环铁艺术区的相对封闭可能已不如从前了,不宽的马路上已是车来车往,出入艺术区的也多了不少宝马、奔驰,但我们仍旧可以说这里是相对纯粹的,它没有过分地被商业侵蚀,在这里的艺术家们仍旧用画笔坚守着自己的位置。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