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社论·来信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2:社论·来信
上一篇

来信

2012年10月22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银行岂能厚己薄彼

  日前,殷先生的银行账户上被打入了3280元,15分钟后,银行又发消息说,把这3280元划走了。银行解释说是柜员操作错误(10月21日《重庆时报》)。福州王女士粗心大意把3万元钱转到了别人的账号,又联系不到对方,想通过银行与对方联系上,但被拒绝。本是急用的看病钱,却误转他人手中,可把王女士一家急坏了。(10月21日《海峡都市报》)

  从法律上看,这两起事件性质是一致的,都属于不当得利,多得钱的一方确实都有义务将钱退回“失主”。

  要取回误打入的3280元,银行不能通过如此极端手段,而应主动找殷先生沟通,请求其配合。如果殷先生还不愿意退款,银行也可起诉他。银行却在没有殷先生同意或者法院判决的前提下,擅自将钱取回,不得不说,银行为了贪图省事,维护一己之利,似乎不择手段。

  另一边,王女士因操作失误将钱转入他人账号,银行确实没有任何法律责任。可是,我们在集市上把钱包丢了,集市管理者虽无法律责任,但我们要求其跟着帮忙找找,总不为过吧?银行在道义上本该配合王女士追款,即使可能涉及其他储户的信息保护不能把储户信息透露给王女士,也可以联系储户帮忙沟通;如果沟通不成,则更应出具书面情况说明,方便王女士前往公安、法院立案,帮助其通过法律程序解决问题。

  同样是丢钱了,银行自己丢钱就心急火燎,不留余力;储户丢钱了,银行却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挂着漠然的“一脸无辜”,真是冰火两重天。银行厚己薄彼的闹剧何时不再上演呢?□舒锐(法律从业者)

  寻找失踪老人更该靠机制

  8月1日,家住桂林的老人周月英失踪,此后,周老太的四个儿子四处寻找,也未找到。此事近日被央视新闻联播播出。次日,桂林警方出动大量干警,在全市12县5区开展地毯式搜寻。

  警方为一个失踪老人如此兴师动众,这种做法我是第一次见。不过,不是每个人都能上新闻联播,受到如此规格的重视,“全警找母”之余,警方不妨认真考虑考虑,如何建立一个寻找失踪老人的有效机制。

  寻找失踪老人,固然需要加强警方的责任,如对于家属的报案,给予快速处理,在第一时间,用手机彩信等方式,把失踪老人图片发送给每个执勤警员,等等;此外,可多发动民众,例如通过公交电视、街头显示屏、广播电视、微博等媒介,迅速发送失踪老人的信息,发动民众参与搜寻;还可提示民众,平时不妨多留意身边的老年人,发现言语和行为异常者,及时报警。

  警方扛起责任,民众广泛参与,社会共同携手,才能让失踪老人“回家”。□京声(市民)

  父教应有更积极的担当

  近日海归博士朱凡谈到自己的爸爸经。他表示,父亲在孩子的成长教育中应有更多担当。他认为,一个好爸爸的必备条件是有信仰、有爱心、擅长规划、舍得掏时间。(10月21日《珠海特区报》)

  想起父教倡导者蔡笑晚先生的一句话——“把父亲的角色当事业来经营”。父亲不仅要担当赚钱责任,也要承担养、育责任,通过父亲的性别角色,完成对孩子的引导、熏陶、陪伴、伙伴、沟通等重要教育使命,让父亲的刚强、自信、博大、豁达等人格和性情及时传播给孩子,成为孩子值得信赖的精神伙伴和人格导师,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和多元发展。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平均每天能与父亲共处两个小时以上的孩子智商将会更高,男孩儿更像小男子汉,女孩儿长大后更懂得与异性交往”。

  整体提升家教水平,仅靠母亲的力量还不够,要将父亲应该承担的教育责任挖掘出来。□雷泓霈(公务员)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