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7:旅游周刊·自由行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17:旅游周刊·自由行

两天一夜游碛口(2)

2012年10月24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当地人向游客出售手工艺品。
在李家山村写生的学生们。
手工老虎、小毛驴、“耳枕”等。

  (上接D16版)

  建筑形式多以砖拱顶(窑洞)明柱厦檐四合院为主,依山坐楼。街道高高低低,用条石砌棱,用块石铺面。现在李家山村大大小小有百十来院,400多间屋舍,年轻人多搬到了山下的新村居住,山上的古老村落里剩下的老人却都很有趣。和为数不多还在山上居住的老人聊天,吃着这里大地锅炒出的“大锅菜”,觉得这里真是景区里的“山药蛋派”。

  有一位70多岁的李姓老人,最喜欢在自家二楼的廊子里唱山西民歌,他已经成为了李家山旅游的一道风景,导游都要带游客来他家听他唱一曲,而他的侄子则照例坐在一边劈柴,劈柴的声音好像是在给他伴奏。老人唱过《小钢炮》就唱《走西口》,直到把自己唱哭。导游说,这位老人的老伴在他们结婚第二年就染上重病,老人照顾了她一辈子,直到去年老伴过世。

  在李银兰的农家院吃过晚饭,朝着有黄河的地方走,沿途都是枣树,摘下来就可以吃,长得特别熟的枣甜蜜软糯,而不太熟的枣则脆甜爽口。

  碛口古镇 在黄河上玩漂流

  第二天,吃了早饭,给张二小打电话来接我们回碛口古镇。因为,镇上没有通往各处的公交车,游客最好能联系到一个“专用司机”,两天的镇内交通费大概在100元左右。镇子不大,主要的街道只有两条,一条在黄河边,古老的码头和无言的轳辘早已作为历史见证,记忆着当年日过百艘船舶的盛景。古老的码头边停着一些快艇,20块钱每位,花100块钱就可以独自租一艘快艇,游客坐上快艇,可以进行黄河漂流。

  还有一个不得不体验的项目是,到黄河滩边捡石头!那些弯着腰,挽着裤腿在丘壑纵横的黄河滩上捡石头的情景,很有回归童年之感。有老乡牵着骆驼和毛驴绕着街巷走,捡完石头,还可以坐在毛驴上欣赏镇上的古老民居。

  民居是当地另一大景观。这里的明清民居,依地形斜坡状组合排列。街巷里,街面由古老的黄河卵石铺成,古老的砖瓦构筑成的房舍,飘逸着古韵。青石,大瓮,油篓子,饮马槽,让人们感受到当年380余家大小商铺货栈拥挤在这3里多狭长之地的繁华。

  ■ 贴士

  交通

  太原到碛口没有火车,每天只有上午一趟直达大巴,车程5小时左右,下午三点左右到碛口。

  返回太原的大巴是早上六点从碛口出发,由于时间太早,大部分游客会选择“碛口——离石——太原”这种在离石换车的巴士路线。

  碛口和离石之间的中巴很多,约半小时一辆,在碛口镇上等车即可。

  食宿

  在李家山村或碛口镇上,可住旅馆或老乡家里。这里游客不算多,找住处不难,即使旅店住满了,总会有愿意赚钱的老乡“收留”你。

  不管是旅馆还是老乡家,几乎都是窑洞。一个窑洞100元/晚,窑洞的炕上可以睡6人左右,和别人合住窑洞,每人每晚约20-50元。住宿费包括一日三餐的费用,饭菜大都是乡土农家菜,每顿饭都会无限量地供应南瓜小米粥、馒头。

  当地的一大美食是“碗秃”,需要食客自己动手,把碗里浅浅的一层面食割成自己喜欢的形状,拌以辣椒油、香醋等佐料,吃起来,柔韧、滑腻、筋道、香辣。一碗只要两块钱。

  购

  街巷上有许多当地人在卖手工艺品,用棉布缝制的色彩斑澜的小老虎、小毛驴,还有“耳枕”。

  D16-D17版采写、摄影/新京报记者 张雪松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