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上接D18版)
■ 行者对话
尼泊尔就是一座活着的博物馆
新京报:很多人去尼泊尔都把它当作是西藏游的一个延伸,你为什么对尼泊尔情有独钟?
苏学:2008年,我第一次去尼泊尔,也是我第一次出国。在此之前我是个“金钱爱好者”,哪有时间出国呢?但是到了尼泊尔,我发现这个国家的人幸福指数很高,他们并不富有,但是过得很快乐,快乐这个事和金钱并没有多大关系。这个国家的自然风光、宗教、世界文化遗产都非常有特色。在加德满都,方圆几十公里内就聚集着七处世界文化遗产,而且都没有围墙,当地人就在那里生老病死,给人的感觉那里就是一座活着的博物馆。
新京报:为什么偏爱人文摄影?
苏学:2008年我第一次去加德满都的时候,那里还是一个没被商业改变,很好地保存了自己的文化特色的传统城市,但是现在,加德满都的街头有了很多商店、ATM提款机,也有了肯德基。这才仅仅是五年的时间,那么再过五年,还会有什么样的变化?也许再过几年,他们也会把人们从寺庙中请出来,修上围墙,变成第二个故宫。很多人文遗存是不可逆的,消失了就消失了,我希望能够多拍摄多记录。
今年中秋节,我在加德满都,坐在巴德冈杜巴广场的最中心位置,从附近酒吧要了两瓶啤酒,一直坐到凌晨两点。那时我就想,这一辈子还能在一个世界文化遗产最核心的位置,喝着啤酒赏月,很难了。
好照片取决于使用相机的人
新京报:作为一个专业的旅行摄影师需要做很多功课吧?
苏学:好的摄影作品是拍摄到典型环境下典型人物的典型表情,如果你对当地文化不了解,拍不出这种典型性,有时还会闹笑话。曾经看到一幅作品,照片背景是佛像,一个人双手合十背对佛像面对镜头,乍一看很有感觉,但是稍微懂得一点宗教知识的人就会知道,一个真正的佛教徒是绝不会屁股朝着佛像的。
我曾经在王府井书店搜索和尼泊尔有关的所有书籍,去掉那些确定无关的书籍外,把其他书籍都买回家,就为了了解那些攻略书上没有的东西。我在做《加德满都的故事》这本书时,尼泊尔官方提供了很多用当地语写的原汁原味的资料,这些都能很好地帮助我了解这个国家。
新京报:对一个摄影师来说,摄影器材很重要吗?
苏学:我觉得不是特别重要。我曾经把我在尼泊尔用卡片机拍的一些照片放到网上,很多人看到网站上的照片数据后说,你怎么用这么低端的设备?如果没有这些数据,他们会怎么想?一个中档相机和一个高端相机的区别可能就在极限的那块,其他基本的要素都有。一张好的照片不是因为相机,而是因为使用相机的人,旅行摄影就是一个发现的过程。
D18-D19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范烨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