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时事评论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3:时事评论
上一篇

美国大选“三辩”结束,罗姆尼还有戏吗

2012年10月24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 国际观察

  罗姆尼试图以“布什主义2.0”来吸引公众,一味地显示强硬而无章法和细节,其中的逻辑很快便如泥塑过江一般坍塌。

  北京时间23日中午,2012年美国总统大选第三次辩论,也是最后一次辩论结束。不出多数媒体所料,在任总统奥巴马一改第一次辩论中的疲于应对、第二次辩论中的“数点”小胜,全面展现出对共和党候选人米特·罗姆尼的优势。正如美国媒体所言,历史上,仅凭候选人在电视辩论中的表现很少能“撼动”选举的最终结果,虽然这些聚光灯下的辩论,能让人们更加清晰地认识这两位竞争者。

  虽然美国公众更关注国内经济等议题,但几次辩论中,最让人情绪激动的却是对外政策问题。第三次辩论中,中国崛起、领事馆遇袭事件、伊朗问题、阿富汗困局、叙利亚危机等美国外交议题更是构成了辩论的主旋律。辩论后多数媒体都认为,奥巴马占据了上风。

  奥巴马和罗姆尼都参加了2008年以来的两次总统大选。但就辩论技巧而言,恐怕罗姆尼要稍高一筹。按照历来的表现,奥巴马的特长在于演讲,而不是辩论。此次罗姆尼则是经历了重重难关、在共和党内近20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斩获候选人提名。

  三次辩论过后,罗姆尼在外交政策方面的表现曲高和寡,但让他失分最多的,不是他在外交政策问题上缺乏经验,而是他的外交政策主张本身。在共和党内,罗姆尼可能是布什主义外交政策最原教旨主义的继承者。

  本次选举中,有病乱投医的罗姆尼再次请出小布什当年的老班底,试图以“布什主义2.0”来吸引公众。他主张,美国要以合适的方式让美军继续留驻阿富汗,以重型武器武装叙利亚反对派等。同时,他还想把同样的逻辑应用到美中关系上,不满奥巴马政府的对华政策,宣称一入主白宫就把中国宣布为“汇率操纵国”,以“更强硬的姿态”应对中国的崛起。一味地显示强硬而无章法和细节,其中的逻辑很快便如泥塑过江一般坍塌,经历了近四年的外交历练的奥巴马,很快便从此处找到了攻击的软肋。

  迄今,2012年美国大选的冲刺阶段已近尾声,能够影响公众最终决断的选前环节已经不多。除非出现突发性事件,料定美国公众能够凭借自己的理性,把更有可能把国家引向倒退的候选人选下去。

  □史泽华(学者)

  相关报道见A12-A13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