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论
PX之所以在国内落得如此名声,正因为此前的意见表达,多被激化或压制成群体性事件。当正常的沟通渠道无法建立,事件最终便走向了“民众受伤害,项目要下马”的双输结局。
昨日凌晨,宁波镇海区政府发布了《关于镇海炼化一体化项目有关情况的说明》,对备受关注的镇海炼化扩建工程及有关情况进行说明。对于由此项目引发的附近村民群体上访事件,该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不仅与村民代表广泛沟通,并做出了相关书面答复。但不少网友仍发微博表示“不买账”。
其实公众对于PX项目的质疑已有多次。2007年,厦门发生市民质疑PX项目上马的事件,最后导致该项目不得不易址建设。2010年因民众质疑,大连让已经投产的PX化工厂停产搬迁。总结几起PX相关事件不难发现,地方政府在此类公共决策方面,因程序上缺少民众参与,单方面决策引起民众的不信任感乃是主因。
实际上,PX这种现代化学工业中极为重要的产品并没有公众想象的那么可怕。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和美国政府工业卫生学家会议(ACGIH),均将PX归为“缺乏对人体致癌性证据的物质”。
而且,本次发生在镇海的事件,原本不是针对PX的,根据镇海政府网站上的市民留言和政府有关说明来看,矛盾的起因是搬迁,即“要求尽早将村庄拆迁纳入新农村改造计划”。要知道,早在1975年时,镇海炼化就开始建厂了,在2011年底时,该厂的原油加工量已经超2100万吨,乙烯产量超110万吨,而本次新建的“炼化一体化项目”,也不过是“1500万吨炼油、120万吨乙烯”的项目总量。
另外,早在2010年年底时,镇海网民已就相关问题咨询过发改局负责人,且该项目也于2011年初写入了宁波“十二五”规划。
然而,这件事情还是激起了公众的不满,正因为当地政府和此前“PX事件”所在地政府一样,在面对公众质疑和意见表达时,交流沟通得太少,“捂盖子、打板子”的举动太多。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PX之所以在国内落得如此名声,正因为此前每一次意见表达,都被激化或压制成群体性事件,当正常的沟通渠道无法建立,事件最终便走向了“民众受伤害,项目要下马”的双输结局。
其实,宁波镇海应该吸取此前厦门和大连等地的教训,对如此敏感的公众极大关注的项目,在立项之初,就应该做到让民众心中有数,用数据事先给公众解释说明,让他们了解该项目的安全性,同时听取民众的意见。这些如能做到,就不至于已经立项却遭遇民众反弹。
某种程度上,民众对PX项目的不安和反感,也是对地方政府部门忽视民众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的不满。其他地方政府也应该从这次宁波PX事件中吸取教训,不要让此类事件一再发生。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