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体”创始人余秉楠50年设计作品开展
| ||
| ||
|
近日,“余秉楠教授执教50年设计作品展”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拉开帷幕。作为我国著名的书籍设计和平面设计家、莱比锡国际书籍艺术展览会国际评审委员会中国评委,余秉楠为中国一年一度的“最美的书”评选走向国际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展出分“友谊体”“印刷字体”“美术字”“海报与封面”“书籍整体设计”“手工书”六部分,展现的正是中国书籍设计如何从向西方学习到自己探索发展的50年。他告诉记者,盛行于上世纪中叶的包豪斯实用设计理念至今适用于当代,50年过去了,时间证明,那些朴素的东西仍然珍贵。
■ 人物
余秉楠(图中)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全国印刷字体工作委员会委员、德国莱比锡平面设计与书籍艺术大学客座教授,曾获得德国“谷腾堡”终生成就奖、德国“当代最佳印刷字体”奖、日本东京“TDC”奖等。1959年,他在德国留学期间设计完成了“友谊体”,它是第一套由中国人设计完成的拉丁字母印刷字体。
■ “友谊体”故事
1956年,23岁的余秉楠以优异的成绩从鲁迅美术学院毕业,随后被公派到民主德国莱比锡平面设计与书籍艺术大学深造。1959年,中国搞汉语拼音化,德国总理受周总理的委托,要培养一个能设计拼音字母,懂拉丁文体的中国学生。余秉楠的老师阿尔贝特·卡伯尔,就接受了这个任务负责培养余秉楠。阿尔贝特·卡伯尔在魏玛包豪斯学院当过老师,在教学中实践包豪斯设计理念。在老师的指导下,余秉楠花了三个月时间,终于完成了中国人自己设计的第一套正体的拼音活字,并将这套凝聚中德两国人民智慧、中西结合的字体命名为“友谊体”。如今,余秉楠把“友谊体”的设计原稿交给了国内的字库厂商——北大方正,这款被命名为“方正秉楠体”的字体已经在今年完成了数字化,即将面世。
■ 对话
谈“最美的书” 我们有好的东西人家不了解
新京报:“最美的书”的评选有哪些标准?
余秉楠:各国一年一度的“最美的书”评选活动,是为了提高书籍的艺术水平和技术质量,评选后发表工作报告和关于书籍艺术的学术论文,指导书籍生产的发展。活动首先是从1914年的美国开始的,1929年在德国也开始举办,每年在莱比锡举办的“世界最美的书”评选活动,反映了当今世界书籍艺术的最高水平。它的标准是,图书设计的艺术性在于文字的排式、比例,在于是否构成了艺术品,体现了文化氛围,不仅要吸引人的视觉,还要使人的手感舒适。把整本书作为设计的对象,字体、材料和外观,都要做设计,就连纸张的厚度和成本都要考虑。
新京报:中国这些年参与“最美的书”的评选情况如何?
余秉楠:中国在2003年开始了评选,每年一次,评出中国“最美的书”,并参加莱比锡“世界最美的书”的评选。德国希望有中国这样的大国参加,不然谈不上世界性。莱比锡国际书籍展览我参加过两次,第一次在1959年,第二次1989年我参加了国际评委会的工作,两次中国都获了奖。过去因为不开放,我们有好的东西人家不了解,比如像荣宝斋的木版水印画,用的是宣纸,没有网纹,这些好东西拿出去都能拿金奖。但是总体获奖少,因为五四以后,我们虽然把国外的绘画图案和流派引进来,但并没有引进整体设计理念。重视工艺美术性质的局部装饰,而不是整体设计。
谈设计倾向 一种是庸俗不堪,一种是过分豪华
新京报:你从莱比锡平面设计与书籍艺术大学毕业回国后,对中德书籍设计的不同有什么体会?
余秉楠:莱比锡教学重视整体设计,体现的是实用主义的包豪斯设计理念,我受这个理念影响很深。内容上,文字、版面设计、插图、封面,各部分和谐统一。在工艺流程中,印刷、纸张、材料、装订,也要进行统一设计。德意志民族特别强调动手能力。书籍设计必须动手,我到莱比锡的第二学期就到印刷工厂参与排字印刷和装订,通过一本书就能了解全部生产过程。
新京报:书籍设计观念是从西方移植的,你设计过著名的友谊体,怎么处理本土化问题呢?
余秉楠:现在处在视觉多元化的时代,竞争也更激烈了。尤其搞平面设计的,越民族化就越国际化,模仿外国人,超不过他们,多年来我们盲目模仿外国的海报和包装,只学到了表面形式。我设计“友谊体”时,德国同行一看,就觉得是中国人设计的,有中国的元素和思想。但我没刻意想到要用书法。我从小爱好美术,生在江南水乡,那里风土民情习俗,包括剪纸和泥人都影响了我。刻意模仿,就丢掉了自己的东西。
新京报:现在的书籍设计是否还存在着一些普遍性的问题?
余秉楠:两种倾向,一种是把内容很好的书籍包装得庸俗不堪,糟蹋了内容,还有一种,把内容普通的书籍包装得过分豪华,用最好的材料、纸张、印刷。书籍设计、内容和书的价值应该像人穿衣服,要符合身份。现在出版社为了推销,往往设计得很庸俗。包豪斯设计理念里,功能应该集中且一目了然。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流行起来的自由版面设计,影响了很多印刷品、杂志、海报的设计。
追求自由创意,但是也导致一些书的设计不规范,浪费纸张,造成阅读障碍。
采写/新京报记者 刘雅婧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