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委讲师团尉红英讲述密云两位母亲送子当兵的故事
|
来自北京市委讲师团的尉红英,家住在密云司马台长城脚下,家中几辈都是地道的山里人。抗日战争时,她居住的山里有位邓玉芬妈妈,将丈夫和4个儿子都送上了前线,她的家也成为八路军的“堡垒户”,帮助照顾伤病员。到了21世纪,山里又出了一位李连芝妈妈,送儿子去当兵,但儿子在一场大火中帮助群众抢救财物时不幸丧生。两个世纪,巍巍司马台见证着一代又一代山里人的奉献。
送丈夫和儿子上前线
抗日战争时期,尉红英居住的山里有位邓玉芬妈妈,家里养了7个儿子,一家人全靠丈夫养活,穷得经常揭不开锅。眼瞅着一家人快要活不下去的时候,山里来了八路军,住在村里帮着搞土改,这一家终于吃上饭了。
后来,邓妈妈打听到这些人不仅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还能打鬼子。打这儿以后,邓妈妈家就成了八路军的“堡垒户”。
一天晚上,邓妈妈两口子商量:“他爹,这共产党的队伍真好啊,你就带着咱4个儿子跟着他们打鬼子去吧!”就这样,邓妈妈把这爷儿5个一块儿送上了抗日前线。
战争中失去多名亲人
到了1942年,北平的日本鬼子向密云山区扫荡。八路军要转移了,一些伤病员留在了邓妈妈家。
一天,日本鬼子突然开进了山里。邓妈妈带着伤员、扯着儿子跟乡亲们一起躲进了山洞。安顿好了伤员,她忽然发现家里的五儿子在慌乱中走丢了,从此再也没有了音信。山洞里又阴又冷,本来就生着病的七儿子经过这么一折腾,哭着闹着要回家。耳听着鬼子的皮靴声越来越重,情急之下,邓妈妈从棉袄里扯下了一把棉花套子,一狠心塞进了七儿子的嘴里,孩子拼了命地又蹬又踹,邓妈妈心里煎熬着:小七儿啊!你一定要挺住哇,这要是被鬼子听见了,八路军伤员和乡亲们可就全完了。
鬼子走远后,邓妈妈赶紧把棉花套子掏出来,她惊呆了,这个连大名儿还没来得及取的孩子被憋得满脸青紫,浑身已经冰凉了……
1945年9月,当抗战胜利的喜讯传进山里时,邓妈妈也得知了爷儿5个为抗战牺牲的消息。那天,她默默地来到半山腰,垒起了5个坟头儿,摆上了香火和贡品,一个人呆呆地守了好几天。
最后,邓妈妈把唯一的六儿子也送上了部队。六儿子入伍一年后,在一次解放战役中也牺牲了。1970年,79岁的邓妈妈离开了人世。虽然她一辈子没有文化,在临终前也写不出“共产党”这三个字儿,但她在为革命献出了丈夫和儿子之后,走得却是那么地安详。
独子在救火中丧生
时间到了21世纪,山里又出了一位李连芝妈妈。2002年秋天,尉红英被借调到密云县武装部负责征兵工作。一天上午,李妈妈领着唯一的儿子张虎前来报名。李妈妈说:“这些年,咱山里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国家还每月给咱老百姓发补贴,你说说儿子养这么大了不去当兵对得起咱国家吗?”
后来,张虎被分配到湖南武警消防总队,儿子入伍后,李妈妈时不常儿地跟尉红英通个电话,念叨念叨儿子在部队上的事儿。
可因为2003年11月3号湖南衡阳的那场大火,18岁的张虎和他的战友们冲进大厦,在帮助了400多名群众安全转移,再次进去抢救财物的时候,大厦倒塌了,20名武警消防官兵淹没在火海中。
尉红英回忆说,就在张虎的骨灰运回北京那天,天空飘起小雨,他骨灰盒上覆盖着鲜红的党旗。李妈妈颤颤巍巍地接过儿子的骨灰,好像生怕惊醒他似的轻声说:“虎子,到家了,跟妈回家吧……”
几天后,密云县的几十名武警消防官兵一起来到李妈妈家,争着要给她当儿子。当县领导问她有什么要求时,李妈妈擦掉了脸上的泪水:“您就让我闺女去接她哥哥的班儿吧……”
新京报记者 马力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