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3:书评周刊·人物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3:书评周刊·人物

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被聘为人民大学名誉教授,来京讲授“正义与世界”

阿马蒂亚·森的正义课

2012年10月27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正义的理念》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年6月
定价:58.00元

  阿马蒂亚·森,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曾执教于伦敦经济学院、牛津大学、哈佛大学等著名学府,现任剑桥大学三一学院院长。森的突出贡献表现在五个领域内,分别是:社会选择理论、个人自由与帕累托最优的关系、福利与贫困指数衡量、饥荒问题与权利分配不均的关系以及道德哲学问题。森深切关注世界各地遭受苦难的人们,被誉为“经济学良心的肩负者”、“穷人的经济学家”。森的思想对于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系统引进了阿马蒂亚·森的9本著作,全面介绍森的学术贡献。已出版了《正义的理念》《身份与暴力》《以自由看待发展》《理性与自由》,《饥饿与公共行为》《论经济不平等》《印度:经济发展与社会机会》《再论不平等》《生活质量》也即将修订出版。

  中国人民大学明德楼主楼的723会议室显得太小了,门口和过道上挤满了慕名而来的学生。近日,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中国人民大学名誉教授聘任仪式暨人类发展论坛在此举行,阿马蒂亚·森关于“正义与世界”的演讲引来大量拥趸。

  一生受到中国思想影响

  阿马蒂亚·森的论著《正义的理念》的中文版前不久由人大出版社发行,阿马蒂亚·森在讲座中说,“正如我在这本书的“中文版序”中提到的,我童年时代的所思所想——这也贯穿了我的一生——受到中国历史以及许多源自中国的思想的深刻影响。我也把这本书献给我的中国朋友谭利(音),实际上他也是我最早的朋友,我们一起在印度上过学。

  阿马蒂亚·森说,马丁·路德·金,这位伟大的非裔美国领袖,在1963年4月一封写自伯明翰监狱的信中说:“任何一处的不公正对每一处的公正都是威胁。”如果我们将注意力仅仅局限于我们在自己所在之地所看到的情况,认为其他地方的不公正“与我们无关”,我们就不能够与不公正作全面的斗争。

  中国有许多突出的经验值得学习

  森在讲话中尤其提到了中国。他说,首先,中国发生了许多变化,这些变化改善并提高了在这个曾经非常贫穷的国家的人们的生活水平。对于其他国家来说,也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事实上,在自己即将完成,与让·德雷兹合著的书中(书名暂定为《不确定的光荣:印度及其矛盾》),中国有许多突出的经验值得学习。学习这些经验并不等于认为,当今的中国社会是理想中的公正的社会。

  他认为,中国值得骄傲的是它所取得的成就,但无须否认中国政府和大众可能还想对更进一步的变革进行检验、审视,并将其作为实际政策分析的一部分。同样,要向中国学习,其他国家也无须认为中国的一切都是完美的。对世界上许多国家(包括我的祖国印度)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认可,这是对中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的认可,世界其他国家可以从中汲取具有实践意义的非常积极的经验。

  对公正的思考不必局限于中国

  森还说,印度可以从中国的教育、医疗保健和公共服务管理方面的公共政策中学习经验,无须考虑对自身的政治体系或者文化的等级性进行全方位的改变。一些发生在印度的事情,这些对中国来说也是经验教训。采取比较的方法并无矛盾,尽管基本上它反对社会契约理论,反对该理论只关注绝对公正。

  其次,尽管由于消除了许多不公正的现象,比如贫困和妇女过去受限制的生活状况,中国人也许有理由庆祝,但是中国的知识分子对公正的思考不必仅仅局限于中国社会和经济的本质,而应该考虑到全球公正的要求,以及中国人能够帮助其他国家的人们消除他们那里的不公正的各种方法。消除其他国家的贫困是中国自身的道德关注和政治关注的一部分,“我认为,对于这一点,中国人是普遍赞同的。我们有理由认为它是寻求全球公正的一部分。”

  【阿马蒂亚·森的六个关键词】

  阿马蒂亚·森的研究涵盖了当今世界和学术领域的重大主题,跨越了经济学和政治哲学等领域。

  1 自由

  主要包含在《以自由看待发展》《理性与自由》中。在森看来,自由是发展的首要目的,自由是促进发展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森认为,主流经济学的逻辑前提是——理性经济人像“跛脚的驴”。

  2 平等

  主要包含在《论经济不平等》《再论不平等》等著作中。在各种不平等中,森将经济上的不平等置于首要的讨论位,并提出了用功能和能力来看待个人利益和衡量平等。

  3 理性

  主要包含在《理性与自由》《正义的理念》等著作中。森指出,理性意味着我们必须将价值观与选择置于批判性审查之下。

  4 正义

  主要包含在《正义的理念》等著作中。森认为,正义问题需要关注实际的生活与现实,而不只是停留在抽象的制度和规则上,需要关注如何减少不公正,而不是局限于寻找绝对公正;我们的视野可以遍布全球,而不是局限于某国国家的边界以内。

  5 饥荒

  主要包含在《贫困与饥荒》《饥饿与公共行为》等著作中。森认为,大饥荒的本质原因是公共行为的失误,即专制体制以及该体制下的民众权利的丧失。

  6 贫困

  主要包含在《贫困与饥荒》等多部著作中。森认为,生活的贫困不仅指这个人确实身处贫困状态中,而且包括由个人环境和社会限制造成的机会的缺乏,从而使其不能自由地选择其他生活方式。经济贫困的表象如低收入等最终也应将被视为能力的剥夺,人们之所以贫困是由于缺少获得正常生活条件的能力,“权利丧失”才是贫困的根源。

  【对话】

  民族主义

  有两面性

  新京报:你有一本书的名字叫做《以自由看待发展》,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应当怎样协调经济发展和自由之间的关系?

  森:经济发展应该不断提高人们各种获取自由的能力,不存在平衡的问题,而应该是彼此促进。经济发展促进人们自由的增加,而自由的增加又反过来促进经济的发展,两者不是冲突和矛盾的。

  新京报:在《身份与暴力》一书中,你谈到了身份认同问题。历史上,民族主义在中国革命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你如何看待民族主义在当今世界中的角色?

  森:民族主义有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能鼓舞人心,有利于形成国家的团结和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它也是暴力的来源,尤其是当它表现为一个民族对其他民族憎恨的时候。日本侵略中国和其他东南亚国家的时候,推动其侵略行为本身的,其实也是一种民族主义。这种民族主义造成了不好的后果,给其他国家带来了灾难。

  但是,中国和其他国家在反抗这种侵略的时候,也需要民族主义来形成国家的团结能力。英国侵略印度的时候,他们在其他国家卖鸦片,但是不会在本国这样做。当甘地号召印度人民反抗的时候,也需要民族主义作为动力。要判断民族主义的好坏,要看这件事情的背景,是用做什么。

  日本品牌的车在中国被砸,是民族主义负面影响的表现。

  采写

  新京报记者 张弘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