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7:评论周刊·专栏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7:评论周刊·专栏
下一篇

谁能影响未来的一天

2012年10月27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新京报漫画/许英剑

  ■ 舆论场

  邹振东 厦门卫视总监

  从某种意义上说,能够被当下人记住的才是历史;不能被记住的是史实;正如活下来的才是传统,活不下来的是博物馆。

  八年前,我在撰写有关台湾舆论的博士论文时,就异想天开地呼吁建设一门新学科——历史舆论学。历史舆论学不是简单地研究舆论的历史,而是用历史的方法研究舆论,用舆论的方法研究历史,更高的要求是,建构一套历史舆论学自己的分析工具和解释工具,当我们用它重新打量世界、烛照历史,会有无数有趣的话题和有意思的发现。

  一个舆论事件,我们可以从很多方面对它进行描述:舆论的半径,舆论的当量,舆论的高度,舆论的压强,舆论的速度,舆论的传染性……还有,舆论的生命周期。

  舆论的生命周期,是历史的,也是舆论的。舆论始于关注,终于关注。关注是舆论的生命,关注的开始,是舆论的诞生,关注的结束,是舆论的消亡;而沉寂之后的再一次关注,则是舆论的复活。

  有的新闻,一天过后,就再也没人提及,这样的舆论事件其生命周期是短暂的;有的舆论事件则持续发酵,一波接一波,比如微笑局长事件,它的生命周期就不止一天;有的事件,可以跨度一年以上,比如周老虎事件;有的事件却可以穿越时空,绵延百年。

  什么样的事件可以绵延百年?微笑局长可以吗?周老虎可以吗?……而已经被历史验证的事件有:辛亥革命,泰坦尼克号沉船,甲午海战,人权宣言……

  而什么样的事件可以穿越千年,进入未来的舆论场呢?隔了一千年,人们还会反复谈起二二八事变,普遍关注甲午海战吗?

  从某种意义上说,能够被当下人记住的才是历史;不能被记住的是史实;正如活下来的才是传统,活不下来的是博物馆。

  舆论事件可以用多种方式影响未来,但它们一定会呈现出外在的舆论表征。高居舆论生命力顶峰的是那些可以影响未来一天的事件。换言之,一个事件,如果不能成为未来的纪念日,并且反复被人纪念,就很难说,这个舆论事件具有巅峰般的舆论生命力。

  才影响一天?也许有人会觉得这有什么了不起。但如果仔细想一想,一年我们总共只有365天(闰年也不过多一天),我们可以容纳多少个纪念日?

  打一个通俗的比喻,如果历史事实可以存入计算机硬盘,那么纪念日只能存入计算机的内存,硬盘可以无限扩容,而内存往往有限。

  所以,一个历史事件,隔了百年千年,还可以年复一年进入当下人的舆论视野,在365天中,占据一席,那是多么了不起的舆论生命力。反过来,今天无数叱咤风云、自鸣得意的个人,无论是拥有千万粉丝的偶像,还是敢于拆迁历史、再造新城的猛人,抑或是著作等身的才俊,弱弱地问一句,你可以影响百年后的某一天吗?且不说年复一年的举国纪念日,哪怕是几百人偶尔的24小时。

  面对苍茫的历史,喧嚣的当下,我们要学会安静。(7)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