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起活动,呼吁大家一起对儿童暴力说不,引发众多网友关注、热议
|
针对近期屡屡爆出的幼儿园“虐童”事件,昨日,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发起“那些年我们被揪的耳朵”活动,呼吁大家勇敢说出小时候的暴力遭遇,并让孩子免于恐惧和暴力。
近期,频频曝光的“虐童”事件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昨日,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发起活动,让大家说出小时候的暴力遭遇,并呼吁让大家都对儿童暴力说不。活动发起后,很多网友纷纷留言,写下了小时候的“悲惨遭遇”。
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副主任张雪梅表示,从当前的情况看,儿童暴力发生后都是个案化处理,没有制度性的措施。虽然法律规定不能家暴或虐待学生,但暴力现象依然屡禁不止。为此,中心希望发起这项活动,引起公众关注。
张雪梅表示,当前对学校而言,一些老师认为体罚是对孩子进行管教;学校认为体罚是一种管理手段。加上法律方面的规定和执行也不够严格,因此屡屡出现虐童事件。
“虐童”的事例到底有多少?张雪梅表示,从2008年1月起到今年6月,家庭暴力被媒体报道的案件就有429件,而老师体罚学生的案例则有49件。同时,数据显示看,在家庭暴力方面,城市和农村发生的案例持平。
■ 观点
应加大施暴人追责力度
张雪梅表示,从当前情况来看,对孩子施暴的法律责任规定为刑事责任、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对虐童的老师而言,行政责任是最常用的,如教育系统的处分等。但当前一是个案化处理,往往对老师本人有一些处分,没形成制度化的措施,同时对孩子而言没有太大意义,给他们造成的阴影也无法消除。
为此,当前还有很多要做的事情。当前全社会应形成共识,不能对孩子施暴,要从儿童权利的视角来看暴力事件。整个社会也要重新审查教育的问题。此外,应该加强对施暴者的责任追究力度。学校要明令禁止体罚,如果发现有体罚的案例,发现一次拘留一次,且吊销老师资格,这样才不会轻易跨越雷区。
■ 说法
家长 幼儿园应加强幼师教育
市民何女士介绍,去年,儿子小乐入托三个月时,突然吵闹着不愿意去幼儿园,并称,“莹莹妈妈不喜欢我。”
何女士说,小乐口中的“莹莹妈妈”是他的一个老师,一次这位老师让小乐回答问题,小乐没有回答,这位老师以后再也没有提问他。知道原委后,何女士找到了这位老师沟通,“老师赶紧调整自己的态度。”何女士说,这件事情后,目前还没发现小乐有其他异常的表现。
何女士认为,目前北京正规幼儿园发生虐童事情的几率不高,倒是一些幼师的无意行为会给孩子造成影响,“如不一视同仁,随口骂孩子笨等,现在幼儿园应该在这方面加强对幼师的教育。”
市民沙先生介绍,每天女儿从幼儿园回家,他都会问女儿在幼儿园都干些什么?“女儿每天都很高兴地说她在幼儿园的新鲜事,从她的态度能看出来这个幼儿园的老师很负责任。”
幼儿园 管理层应给幼师以指导
“看到这些新闻时,第一个反应是幼儿园的管理层在干什么?”朝阳区启明国风双语幼儿园园长朱葵花认为,虐童事件看似表面是一个老师的行为,其实能体现出幼儿园管理上的漏洞。
朱葵花园长表示,目前幼教老师中有相当一部分是80、90后年轻教师,这些人大多是独身子女,“他们走入工作岗位后,就需要管理层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朱葵花园长说,对于幼师的师德教育不是一次、两次的行为,而是不断的教育。每年幼儿园都会对教师体态、语言进行培训,“例如我们会告诉教师,叉腰、背手等姿态不许在幼儿面前出现,禁止幼师拉扯小朋友领子等。”
朱葵花说,此外,也要加强监管工作,每天她或保教主任都会到各班级巡查,发现教师或幼儿情绪不好的时候,会分别进行沟通,“只有让老师真正感受到快乐,他们才能把快乐带给孩子们。”
■ 声音
在我心里刻痕最深的,是那些侮辱性的语言和歧视的眼光。——致诚张文娟
五年级,班主任让两个同学站在讲台上,全班同学轮流上去抽他们耳光,每人抽一下,不用力抽的还会被班主任呵斥。——邓沛东
其实很好判断孩子在幼儿园的处境:他是否爱去。爱和同龄人玩是孩子的天性,除非恐惧,孩子不会不喜欢去幼儿园。——郑渊洁
新京报记者 蒋彦鑫 杜丁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