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1”暴雨中,赵露泼救出5人;因不是本村人,未及时领到救灾物资,被称为“委屈英雄”
| ||
|
17 赵合利(小名赵露泼) 年龄:39岁 职业:外来务工 社区:房山区青龙湖镇北车营村
9月,赵露泼接了一通电话,还有人要来看望他。“7·21”北京特大暴雨后,他“接待”过很多人,有领导,有志愿者,这次是一家网站的老板。
暴雨后,村里恢复平静,街道干净,商铺开门营业。两辆车停在赵露泼家门口。
“来了。”安徽口音的赵露泼急忙迎上去,妻子张文平从后院抱着一大捆鞭炮跑来。“快点,放鞭炮。”张文平催促着,将鞭炮摆好、点燃。霎时间,鞭炮声响彻北车营村。
暴雨夜救出90岁老大爷
搬凳子、沏茶,赵露泼夫妇忙着招呼客人。他们一家四口住在村里的出租屋内,还在屋外用废木板等材料搭建了一个小厨房。来访者总会问起暴雨夜他英勇救人的事,这次也不例外。
7月21日下午5时,肆虐的洪水完全“霸占”了北车营村的街道。赵露泼见状,立即把妻儿转移到地势较高的老乡家。安置妥当后,赵露泼想回家里取些东西。路过同院的邻居家时,他听到屋里有哭声,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名老太太被困屋内。
他捶开门,把老太太背出来,送到了安全地带,又折回屋里将老太的外孙女救出。
随后,院子隔壁也传来呼救声,他趟着水,开门救出了被困的90岁的冯大爷,搀着他从一条仅容一人通过的窄巷子中走了出去。同时被困的冯大爷儿媳妇和孙子也跟在他身后,到了安全地带。
不识字仍被索要签名
听完赵露泼的故事,来访者都鼓掌了,其中一人还拿出一个鼓鼓的信封,“一点心意,请收下。”赵露泼一下从沙发上站起来,连忙推辞。“你们来看我,就很满足了。”俩人相互推让着。最终,在众人的要求下,赵露泼收下了信封。后来,赵露泼得知,信封里有5000多元。
来访者准备离开时,一人掏出笔记本,让赵露泼签名。赵露泼大字不识几个,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来访者就在笔记本上写上他的名字,让他照着葫芦画瓢。他把笔攥在手心,描了起来,两分钟后,歪歪扭扭的三个大字出现在纸张上。
“委屈英雄”没觉得委屈
今年39岁的赵露泼,20年前从安徽老家到北京打工。最初,他靠给石矿打炮眼谋生,之后矿场关闭,他便转接一些泥瓦匠的零活儿。妻子张文平在家带孩子,女儿8岁,儿子6岁。一家四口都没有北京户口。此前,张文平在申请救灾物资时,被工作人员以不是本村人为由碰了一鼻子灰,一家四口没及时领到水和食物。事情经过媒体曝光和网络传播后,赵露泼多了个“委屈英雄”的名号。
“书记对我不错。”赵露泼说,后来北车营村委会书记翟瑞生和青龙湖镇包村干部都到家探访,向其做出解释,该他家领取的救灾物资也都拿到了。
暴雨过后,赵露泼揽了两次活,但都赔钱了。于是,他只能靠拉大石和卖煤球谋生,每个月光景不同,多的时候4000多元,少的时候1000多元,家里还有老父母需要每年给他们寄个八百、一千的,老婆也没工作,生活比较紧。
邻居们在一旁插话说,尽管如此,赵露泼乐于助人,帮人干活时,做过分文不取的好事。水灾后,他再遇到蓝色暴雨预警时,就穿着短裤守在家里,随时准备出门救人。
救人后被误传为大款
前段时间,赵露泼回了一趟安徽老家。“三四年没回去了,看看爹妈。”回家了,他又把老家的院子垫了垫。
到家没几天,省里的领导便来慰问,还有家乡的媒体来采访。还有人说,赵露泼因为救人,得了一大笔捐款,少到10万,多到50万。这让赵露泼感到无奈。
他说,因为水灾,前前后后,他拿了3万1千元捐款,但这钱他没敢乱花,小儿子从小脚上有囊肿的怪病,得留一些给孩子做手术。
回到北车营村后,他带着儿子去了积水潭医院住院准备手术。今天,他准备去医院看儿子。他谋划着等照顾好儿子后,去山上再帮人搬石头,搬一车能挣50元。
【大家问】
“人要豁达一点”
邻居问:媒体报道你是“委屈英雄”,你怎么看待这个称号?
赵露泼:我没有偏见,本村的人还调侃我说,“物资当地的人都不够用,照顾不到其他人”。我没有不平衡,这个称号也没什么,星星点点的也不用在意,人要豁达一点,不用太注重细节的事情。
记者问:现在还经常有人去看你吗?
赵露泼:9月份以后就基本没有了,我也不是希望有人带着钱来看我,不图名,就是为了救人。这样也好,少点人过来,我周围也能少些关注、议论。
【德行录】
“7·21”北京暴雨,房山区青龙湖镇北车营村受灾严重。洪水中,赵露泼勇救5人,这个20年前来到北车营村打工的安徽汉子,因为不是本村人,没能在第一时间领取到水和食物,也没住进救灾帐篷,一家四口借住在邻居的卡车里。他的事迹被媒体报道后,大家称他为“委屈英雄”。然而他说,做人要豁达。
【榜样说】
做人要做一个好人。不要看见人家东西好,眼馋了就去拿。要靠自己劳动去挣。
——赵露泼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许路阳 实习生 李晓波
本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尹亚飞
■ 征集标准
2012新京报第六届感动社区人物评选活动所涵盖的公民榜样,可以是个人、社区企业代表,也可以是两新组织(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NGO等社会团体。
他们能积极融入城市治理,为城市的发展和改善而有所贡献,是品德高尚、热心公益、关爱城市、关爱社区、关爱他人的个人和群体。
候选人不限户籍和国籍,但生活及事件须在北京。
■ 参与方式
电话推荐:
2012年12月底前,市民可拨打征集热线67106710推荐或自荐候选人。
电邮推荐:
可发送候选人资料至:xjbgandong@126.com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