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1:特别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11:特别报道

赔进百万 和废电池较劲13年

2012年10月31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9月26日,大兴魏善庄的仓库,王自新站在一台报废的废旧电池处理机上。
仓库中,王自新收集的废旧电池。

  曾建废旧电池处理厂花光全部身家;目前已积攒70余吨干电池,称是“为未来投资”

  18 王自新 年龄:44岁 职业:公益人 社区:丰台区南苑镇新宫村 

  【德行录】

  “废电池大王”王自新曾经是个生意人,看到了干电池回收处理将来的经济前景,却因此赔进去百万积蓄。遭受挫折,他心中仍然放不下干电池无害化处理的构想。现在,他是个公益人,走进小区推广干电池回收和垃圾分类。他喜欢第一个吃螃蟹,但也笑言,做先驱可能变成先烈。凭借着近乎偏执的坚持,他和废电池“较劲”了13年。

  【榜样说】

  从1999年接触电池到现在13年了,我对干电池的投入比对孩子的投入还大。名气都是虚的,这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通过社会来共同解决,我现在的目标,就是发动千千万万人共同关注。希望有一天,不再需要我去做宣传,老百姓都觉得,干电池回收处理,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

  ——王自新

  “还在做电池呢?”“还在做电池。”王自新和老朋友见面,总是以这样的问话开场。他已经决定,这辈子就跟干电池耗上了。从1999年至今,13年过去了。王自新把自己的黄金时期,都献给了电池。

  从商人到公益人

  1999年,因为看到“干电池没法回收处理”这句话,王自新改变了自己的一生。他拿着做生意挣来的全部身家一百万元干起了干电池回收处理,想建中国第一个废旧干电池回收处理厂,并促使国家出台废旧干电池回收政策。

  经过努力,2000年底,王自新在河北易县建立了一个年处理量为3000吨的废电池处理厂。谁知厂房建成、机器设备也调试完毕时,一个难题来了:废电池处理将会产生31%的废水排放,而当时易县没有专门的污水处理场地,废水有可能污染易水河。2002年,处理厂接受了环评,终因“技术有待完善”而夭折。

  2003年,干电池回收进入低谷。环保部门出台的《废电池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提出,在缺乏有效回收的技术经济条件下,不鼓励集中收集已达到国家低汞或无汞要求的废一次电池。

  这让王自新再受打击。一个多月后,王自新决定,还要做电池,“但出发点不再是逐利,是为了探索社会问题去做。”如今,名片上,王自新印上了“社会企业责任家”的头衔,他既是北京东华鑫馨干电池回收中心的老总,又是打杂的,全公司就他一人。他认为,即便是低汞干电池也会造成一些污染,并且随手丢弃会造成资源浪费。现在只是技术经济条件不成熟,将来条件成熟,他回收的干电池就能资源回收利用。“我是在投资未来。”

  从电池回收到垃圾分类

  近几年,王自新一直在做大量的宣传工作。通过企业赞助、基金会支持、自己掏钱等方式,王自新把干电池回收箱摆进了社区。他奔走于社区之间,发动志愿者边宣传边回收。3年时间,他回收的干电池有70多吨、300余万个都被他用塑料容器装上,放在大兴魏善庄的仓库。

  在做干电池回收理念推广的同时,王自新发现,观念是推动回收干电池的最大障碍。倡导垃圾分类,从源头对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和处理,才能真正实现零废弃,而干电池也能通过这一理念的推广,得以回收和利用。

  2010年,王自新发起了社区垃圾分类回收日活动,通过积分的方式鼓励居民参与。居民按要求把垃圾进行分类,就能获得一定积分,换取肥皂、洗衣粉等物品。目前,该活动已发放1万多张积分卡。王自新计划,今年把社区推广到50个,并打造一两个垃圾零废弃社区示范点。

  从偏执到重燃希望

  在王自新心里,干电池回收处理仍是他的主业,是他不愿舍弃的梦想。“我太坚持了,坚持到有点偏执。”他自嘲有点“阿Q”,否则走不过这13年的坎坷。

  目前,王自新又新推出了认领干电池回收服务岗活动,以解决推广活动中的成本问题。一个单位或个人认领一个回收箱是500元,已有60多个单位和个人参与认领,王自新获得活动资金3万余元。

  “这个项目是我的全部希望,今年计划推广1万个回收箱,还想推出‘楼门小回收箱’,让老百姓更方便参与。”王自新期望,用爱心带动更多人,解决干电池回收处理问题。

  和身家百万的商人王自新相比,现在的他有些“落魄”,一家老小靠妻子的工资生活。但王自新觉得,每天过得很充实。有时出门,他会发现门口放着一堆干电池。邻居家3岁的小孩,会把家里攒着的干电池交给他儿子,90多岁的老人也迈出家门给他送电池……“这就是对我的回报,他们的参与是我的动力。”

  【大家问】

  对待家人心有愧疚

  居民:干电池还没法处理,你收这么多囤着,还要倒贴成本,图个啥?

  王自新:干电池污染具有很大的隐蔽性,随手丢弃也会造成资源浪费。回收电池可将资源回收综合利用,节能减排。

  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带动更多人,促使国家政策出台。我期待看到技术条件成熟,囤下的电池都能被无害化处理的那一天。

  记者:从百万富翁到草根环保狂人,你的家人是什么态度?

  王自新:我这个人吧,挺自私的,很多事情没有告诉家人,怕遭到反对。我是把工作和生活分得比较开的,妻儿毕竟不了解这个行业,他们可能不理解这些。所以说,对家人而言,我非常愧疚。没办法。这是一个矛盾。

  ■ 征集标准

  2012新京报第六届感动社区人物评选活动所涵盖的公民榜样,可以是个人、社区企业代表,也可以是两新组织(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NGO等社会团体。

  他们能积极融入城市治理,为城市的发展和改善而有所贡献,是品德高尚、热心公益、关爱城市、关爱社区、关爱他人的个人和群体。

  候选人不限户籍和国籍,但生活及事件须在北京。

  ■ 参与方式

  电话推荐:

  2012年12月底前,市民可拨打征集热线67106710推荐或自荐候选人。

  电邮推荐:

  可发送候选人资料至:xjbgandong@126.com

  本版采写  新京报记者 王卡拉

  本版摄影 新京报记者 王嘉宁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