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1:摩登周刊·中国时尚权力榜之人物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11:摩登周刊·中国时尚权力榜之人物

桑吉加 对外界时尚有一份执着的“忽略”

2012年11月02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桑吉加编排的现代舞《火柴人》。朱凯 摄

  桑吉加

  近年来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的中国现代舞大师。曾获第七届法国巴黎国际现代舞大赛男子独舞金奖,于劳力士艺术名家启蒙计划中脱颖而出,赴法兰克福芭蕾舞团跟随艺术总监威廉科西学习、工作。目前是北京雷动天下现代舞团的驻团艺术家,全新作品《重置》2013年1月11号将在北京上演。

  作为一名优秀的现代舞者,桑吉加在接受我们摄影记者拍照时,从简单的肢体动作就散发出令人愉悦的协调与舒放。作为一名到世界各地游学演出的舞蹈家以及舞蹈编导,桑吉加对时尚以及外界热点有一份执着的“忽视”。“保持感知的敏感度很重要,不然创作容易遇到瓶颈。所以保持着‘不忙’的状态,除了紧张的创作期,其他时间自己强制放假,看书、休闲,玩、旅游,和朋友见面。不想忙到‘一说编舞就害怕’的地步。但明年会很忙,现在想到这些就紧张。”

  “现代舞的个性和舞台质感本身拒绝商业文化”

  新京报:当代艺术多与时尚结合,为什么现代舞这方面的动向较少?

  桑吉加:大众对现代舞的关注没那么高,这有多方面原因:首先,现代舞的个性和舞台质感本身是拒绝商业文化的,舞者和创作者都不太愿意与商业活动接触,很多人还不善于沟通。其次,现代舞作品并不多,商业活动的组织者对其了解较少,所以我们能把一个项目做成什么样对他们来说是个问号。

  新京报:影像在信息时代对艺术的记录和传播非常重要,是否考虑过用好的图片来做宣传推广?

  桑吉加:摄影能将很多艺术领域带到大众面前,尤其在有了网络之后,画面吸引人到现场是一种方式。我最后悔的是:我节目的照片大多很难看。因为我编排的舞蹈动作都非常快,我自己的考虑是:有美感和价值的画面是流动的,不能被定格。所以定格拍出来之后就不好看,这是一个最大的问题。

  “我并不怕它走向小众,并且安于这一点”

  新京报:你是否担心现代舞过于小众?

  桑吉加:不是所有艺术都需要普遍化的。有的艺术就是必然走向小众的,它是引领一些东西、跟你探讨一些东西的。虽然它本身不一定是被很多人接受,但必须有存在的价值。现代舞不会像国画、书法那样在中国普及,在国外它也远远不像芭蕾那么普及。而我并不怕它走向小众,并且安于这一点。

  新京报:那么在您看来,现代舞进入“艺术消费”的市场目前需要什么条件和努力?

  桑吉加:这不应该是创作者考虑的,也许他在乎,但不用他去想,应该由“艺术经纪人”来定位营销、提供建议。不然创作者受到的局限太大,没有自由。

  成熟的舞团经理、艺术经纪人很重要,他懂得艺术,于是懂得怎么去宣传、包装,给各个部分提供最大的自由而不是只会和创作者掐架,目前我认为最缺的就是艺术门类的成熟的经纪人。

  “时尚权力榜”语录

  不是所有艺术都需要普遍化的。有的艺术就是必然走向小众的,它是引领一些东西、跟你探讨一些东西的。虽然他本身不一定是被很多人接受,但必须有存在的价值。我并不怕它走向小众,并且安于这一点。

  >>> 舞者自述

  从民族舞到现代舞

  我以前学民族舞,民族舞一定有风格的,有风格就有局限,是规矩框架着人。从现代舞我看到的是随心所欲、身体解放。肢体动作是我的语言,当我的语言受局限的时候我还能说什么呢?那么就首先让语言、身体自由吧——现代舞是允许这样的,你自己去创造自己的语汇。

  从舞者到编舞

  现代舞者需要自己创作东西的,你要有自己的想法同时也要有表达能力。每个人都经历过或大或小的创作,在这之后才能了解舞蹈是什么,身体是什么,动作是什么,才会开始去探索,不然就只能是机械地模仿别人的动作。对于现代舞来说,机械模仿是与最初发生的动机和精神相悖的。

  只要找到自己适合的跳舞方式,你就可以跳一辈子的,在国外有好多漂亮的舞者都六十多岁了。

  作为舞蹈编导这个角色

  我对每一个舞者都很熟悉,了解他们的个性、文字表达能力和内心生活。每个人都是艺术家,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每天排练路上他们都能看到很多画面,这就是当下的社会、我们活在这里的现实照片。他们用画面对别人诉说自己的故事,然后重置,打乱、重新整理,我就这样开始了解他的思维在哪里,他们是怎样解读环境、生活的。这是我自己发明的办法,而且每次排练都会想一些新方式来做启发。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陈晓

  本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秦斌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