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5:书评周刊·秋季书选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5:书评周刊·秋季书选
下一篇

历史类图书

2012年11月03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先生》

  (《先生》编写组 中信出版社,2012年8月)

  本书以十集大型纪录片《先生》为基础,结合某刊的“先生”专题文章,以蔡元培、胡适、马相伯、张伯苓、梅贻琦、竺可桢、晏阳初、陶行知、梁漱溟、陈寅恪十位先生的个性经历为经,中国社会变革为纬,将其性格、命运、经历、学术、风范等渐次呈现,择其大要地反映了先生们卓尔不群的独特面貌。先生们带给当下观众与读者的,是一种久违而亲切的传统。这笔珍贵的遗产,我们失落了数十年,并曾经对之轻视和诋毁。当中国人在历史中翻开了沉重的一页,却发现先贤的智慧和努力仍然可以为当下的知识人提供借鉴和参照。本书虽然简短,但作者的苦心却一望可知。

  《苏东剧变之后》

  (陆南泉、左凤荣、潘德礼、孔田书主编,新华出版社,2012年8月)

  一批著名的苏俄和东欧研究专家,以问答的方式,对俄罗斯和东欧国家剧变后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教育、对外关系等领域的变化和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做了客观、详细的介绍,并对读者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本书虽然篇幅较大,但读来并不枯燥。当部分国人为中国的成就沾沾自喜时,他们似乎没有意识到,尽管俄罗斯和东欧国家在经济成就上看来没有中国显赫,但是其不同的改革路径却卓有成就。本书可以为改革中的中国提供一个参照系。

  《民国衣冠:风雨中研院》

  (岱峻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2年9月)

  岱峻此前著有《发现李庄》《李济传》等著作。本书以抗战开始后中央研究院撤至四川李庄时期的故事为重点,对胡适、李济、傅斯年、董作宾、夏鼐、梁思永、梁思成、林徽因、游寿、曾昭燏等学者做了深入细致的描摹,昔日生活宛然眼前,人物性情跃然纸上。本书作者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以史料和口述实录相结合,其写作既有史家的严谨,而叙事又不失文学的流畅,展现了一辈学人在战乱年代扎根山坳的学术追求与家庭生活,反映了时代变迁中的个人遭遇与家国命运。因为他的钩沉,中研院在李庄的历史得到了清晰的呈现。

  《革命节日》

  (莫娜·奥祖夫著,商务印书馆,2012年7月)

  法国大革命对于中国人而言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时至今日,仍是思想史家们难以回避的话题。本书是法国大革命文化史研究的开山之作,也是奥祖夫的代表作。与传统史学研究不同,奥祖夫从文化史和人类学的角度研究法国大革命期间的节日,把文化因素纳入了大革命集体行动的分析。该书透视了大革命时期的政治文化,既剖析了革命节日与传统的联系与不同,又揭示了革命节日对于法国革命时期集体行动和集体心态的意义。本书研究角度新颖,对于中国学者极具启发性:如果有学者以此为参照,研究一下革命年代和改革开放时期中国人的节日,一定也会有很多有趣的发现。

  《沈从文家事》

  (刘红庆著,新星出版社,2012年7月)

  沈从文的儿子沈龙朱在此书中讲述了父亲的故事。作者自称,“听沈龙朱聊往事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他说的故事,有的是我知道的,有的是我隐约知道的,还有更多的细节是我从来不知道的。从细节中,呈现一个更微观的沈从文,恍惚是我命该如此的一个与沈从文的约定。”学者谢泳认为:本书是近年沈从文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贡献,不仅有新材料,更有观察作家的新角度。沈从文的家事,过去虽有涉及,但本书展现得最为全面也最细致。本书或可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一本重要著作。近年来,作为史料研究的补充,口述史的价值越来越为学者所重视,谢泳的判断显然不无道理。

  《照片中的世界史》

  (大英百科全书公司&盖蒂图片社编,金城出版社,2012年9月)

  本书致力于用图像来呈现有影像记录以来一个半世纪的人类社会发展史,由大英百科全书公司与盖蒂图片社(全球最大的图片公司)联合制作,含2000张珍贵照片和6000个历史词条解释,堪称图册版的《大英百科全书》。本书以每十年为一个阶段,书中6000个位于时间轴上的条目都是从大英百科全书中收录的历年历史事件筛选出来。本书的缺点是西方中心论意味过重,记录欧美多,亚洲的较少,南美洲和非洲的最少。比如,中国人民在二战中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的贡献与牺牲,在该书中就几乎没有记录。这种遗憾,只能等我们自己出版类似《国家记忆》这种书籍来弥补了。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