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京报调查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2:京报调查
下一篇

过半受众只是听说“PX有环境风险”

2012年11月03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 第一发布

  一番风波之后,宁波PX事件以当地宣布项目终止告终:经与项目投资方研究决定:“坚决不上”PX项目,炼化一体化项目前期工作停止推进。

  从厦门到启东,从什邡到宁波,几乎每次有关大型化工项目的选址,都会引发当地民众不同途径的反对,继而成为公共舆论事件。

  那么,民众到底对PX项目了解多少?是否愿意在自己的居住地建设PX项目?如果建设一个项目,该注意哪些因素?

  根据本期新京报“京报调查”(新京报《评论周刊》与清研咨询联合推出)结果,对于PX项目,表示“不了解”的受访者占33.7%,仅有12.2%的受访者“很了解”,值得注意的是,超过半数(54.1%)的受众对PX项目的认知“略知道一些,听别人说有环境风险”。

  之前,媒体称PX之所以“敏感”,在于官民之间的信任缺失,以及民众知情和参与权没有得到应有的保障。从调查数据看,这种观点是成立的,既有民众在科学知识方面的匮乏,也有在具体项目上沟通与交流的欠缺,当然也包括补偿政策等善后工作的缺席。

  在个人意愿上,你愿意在你的居住地建设一个PX项目吗?表示“愿意”的受访者占28.3%,表示“不愿意”的受访者占36.8%,在“如保证安全,又能给民众带来福祉”的前提下,表示“愿意”的受访者占34.8%。

  一个PX项目“落户”,最应参考哪些因素?受访者首选的是“当地民众支持”(39.9%),次选的是“环保部门同意”(24.5%)。

  也就是说,PX项目并非渲染的洪水猛兽那样,保证安全,保证知情权的前提下,6成多的受众还是愿意接受的。

  问题之所以屡屡出现,就在于所谓的“安全”民众看不到,所谓的“知情权”可能只是画饼充饥,而在“无知”的状态下,恐慌往往如影而至。

  随后,诉求渠道的窄小,救济方式的冗长,不明真相者的增多,不实信息的迅速扩散,每一种因素,都在逼迫着民意表达走向墙角,继而出现极端表达。

  更为严重的问题在于,厦门事件,启东事件,什邡事件,再到宁波事件,几乎每次事件后都会引来舆论的围观,都会引来当地政府的反思,为何难有痛定思痛,亡羊补牢之效?

  现在流传度极高的一个词,就是“幸福”,而“幸福”,说抽象也抽象,说具体也具体,相对于经济滞后,经济发展就是幸福,而相对于经济发展,生命安全自然又是最大的幸福。暂且不说马斯洛的需求层次,仅从个人的安危与追求的角度看,无健康,不发展。

  民众不拒绝发展,但排斥被“隔离”的发展;民众的极端表达并不可怕,但没有提供合法疏导途径进行“表达”才最可怕。

  新京报评论员 高明勇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