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4:教育十年回顾之外语培训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04:教育十年回顾之外语培训

学英语,从应试到提升能力的转变

2012年11月05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目前,中国已出现全民学英语的潮流。图/CFP
★见证人:胡敏,新航道国际教育集团董事长
★见证人:肖堰,华尔街英语(中国)公共事务总监

  随着国际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英语的重要性也一再被强化。英语培训教育主要集中在英语考试类培训,交际能力类英语培训、青少年英语课外辅导培训以及职业英语培训四大类。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消费者理念的转变,英语培训机构在不断提升服务,满足多元化需求的同时,也开始了从应试到能力提升的转变。 

  事件1 奥运带动“全民学外语”

  2008年北京奥运会带动下,中国出现“全民学外语”的高潮,中国的英语培训业也得到空前发展。2010年中国英语培训市场的市场总值约达到300亿元人民币,近两年,这一态势还在保持高速增长。有数据统计,中国目前有近3亿人的庞大外语消费群体,培训机构总数超过5万家。

  北京市场是培训市场的风向标。8年前,新航道在北京知春路的一间民居里诞生,最初也就是几个人几条枪。2004年10月16日,我们第一批培训班开课,面对的是三个班七个学生。最初几年,资金短缺、创业团队信心动摇、行业竞争压力大,我们面临了各种困难。但我一直坚持信念,现在,新航道已经发展成为有20多家分校、四所分支机构的集团化运营公司。

  我也见证了英语培训理念的转变。原来的英语培训市场主要是托福、雅思、GRE等应试类培训,但现在大家意识到关注孩子能力的提升。2011年,我们提出英语培训机构要强调语言能力的培养。在我看来,英语经历了作为敲门砖的1.0时代,进入了作为工具的2.0时代,未来将作为口袋技能进入3.0时代。

  事件2 高端成人英语培训进驻

  同行说,2000年,华尔街英语创始人李文昊博士“带着真金白银”在国贸开了第一家华尔街英语学习中心。当时,大家的第一反应是很新鲜,一是没想到培训中心还能开在国贸,另外也对华尔街英语的学习模式好奇,因为当时业内培训机构多为通过外资合作,购买国外产品或课程、教材的模式,不像华尔街完全是引入原有模式。

  当时我还在教育部国际合作司工作,有朋友跟我说国贸开了个英语培训机构,建议我去看看。在中心开业不久,我和创始人李文昊博士有了面对面的交流。正是在这番沟通之后,我决定放弃教育部的铁饭碗跳槽去华尔街,这在当时许多人看来是一个疯狂的举动,朋友中有98%反对,只有2个人——我父亲和我先生既不赞成也不反对,只提醒我要想好了。就这样,我在华尔街干了11年。

  在这11年里,我也见证了中国成人英语培训的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在WTO、申奥等契机下,英语培训业有了迅猛发展。我们在2001年就承接了中国8位副部长级别领导的英语培训任务。在东方广场的学习中心就接待过3个副部长。

  除政府官员外,当时我们主要的客户群体是外企员工和希望进入外企的职场人士,甚至还有来自西南、西北地区的学员,提出做兼职抵学费。那时培训爆满的情形让华尔街英语的外方管理者都很惊讶。

  事件3 少儿英语培训全面开花

  ★见证人:白皎宇,EF英孚教育青少儿学校总经理兼副总裁

  英孚2003年左右进入北京,2004年,将少儿英语细分出来。那时,英语培训机构的通常做法是将少儿类、成人类、应试类、应用类培训混杂在一起。

  10年前,家长和学生选择英语培训往往带着极强的应试目标,比如应对高考、大学四六级考试等,而现在的家长对是否能提升孩子综合能力、培训机构的教学品质、客户服务水平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以前,家长把孩子送到英语培训机构就撒手不管了,但现在的父母更愿意参与到与孩子的学习互动中。我们曾经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30%的家长会在家中陪孩子一起学习英文。这对英语培训机构的服务标准、质量运作水平等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EF最初的用户主要来自高知家庭,包括大中小学老师,以及外企高管等群体,他们大多对英语有非常好的感受,也认同英语学习是长期训练的过程,愿意为孩子投入。

  对少儿英语培训行业,一个巨大的推动力是低龄化留学的热潮。10年前,家长更希望达到的是立竿见影的提分效果。而到了2006年,观念就开始有了明显变化。家长开始认同,语言学习是技巧而不是知识,是为了与世界沟通。举个例子,以前家长还会关注老师说的是英音还是美音,而现在家长都认同如果孩子要成为世界公民,他就得学会并习惯与不同国家、不同语音的人沟通。

  进入2008年之后,少儿英语培训的细分趋势更明显,对应用能力的关注越来越高,低龄化的态势也越来越明显,现在3-6岁年龄段的孩子越来越多,而且增长速度是所有年龄段里最快的。

  ■ 潮流词

  浸入式学习

  浸入式(Immersion)是指用第二语言作为教学语言的教学模式。即儿童在校(园)的全部或一半时间内,被“浸泡”在第二语言环境中,教师只用第二语言面对学生,不但用第二语言教授第二语言,而且用第二语言讲授部分学科课程。

  机经

  最早出现是在GRE考试的机考中,原意为机考的经验(也作经书)。由于GRE机考的试题随机选择并重复出现,当基数足够大的时候,所有题目会对应一个较为可靠的出现频率。有较高频率出现的题目,同样也有较低频率的,也有从未出现过的。其后,机经被广泛应用到其他考试中例如托福和雅思。

 采写 新京报记者 缪晨霞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