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4:特别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14:特别报道

太平洋底来的人

2012年11月05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2012年6月30日,“蛟龙”号完成7000米级海试最后一次下潜试验返回母船。至此,“蛟龙”号已完成全部海试任务,即将进入试验性应用阶段。
潜航员杨波。杨波供图
“蛟龙”号入水。大洋协会供图
2012年6月30日,“蛟龙”号7000米级海试下潜中的休息。
“蛟龙”号在7062米海底发现奇怪深海生物。

  2012年6月24日,在马里亚纳海沟,“蛟龙”号开始了它首次冲击7000米深度的试验。置身于“蛟龙”号潜水舱内的潜航员杨波,有些紧张和激动。

  这并不是他第一次潜入海底。

  他曾目睹过3000米的海底生存的各种生物,稀奇古怪,叫不出名字来;他也曾下潜至5000米的东太平洋多金属锰结核区,那里的海底密布着成千上万的像黑色珍珠一样的多金属锰结核,在他看来,是壮丽的美景。

  但这是他第一次下潜7000米的深度,这也是世界上深海科考下潜的最深纪录。

  “在‘蛟龙’号快下潜到7000米时,3位下潜人员比较激动,大家都在一米一米数深度数据,6997,6998,6999,7000!我们成功了!”杨波回忆。

  在这次深潜中,杨波看到了至少3种不同的海底形貌,有的地方都是小裂缝,有的则是光秃秃的,有的地方又有点像刚发生过地震,堆着坍塌的石块,十分壮观。

  在杨波看来,“蛟龙”号这一路的成长非常不容易。

  2009年它的第一次海试前,当时我国载人潜水器的下潜纪录是600米,对于深潜来说,杨波和他的同伴们并没有什么经验。

  “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发现问题调整,再走一步。”杨波感慨。

  既是潜航员又是设计师的杨波,曾为了一组数据,在1月寒冷的千岛湖船上待一个多月。也曾为了测试通信的性能,改善的通信机,在海上试验几个星期。

  在海底的行进中,潜航员们也会遇到突发状况。

  当时“蛟龙”号第一次在海底着陆,海底有一层厚厚的悬浮物,杨波和同伴们开着潜水器的推进器坐底,推进器就是螺旋桨,它旋转生成的水流激起了太多的烟尘。

  随后,大家看到烟尘扬起,“就像原子弹爆炸一样,一个蘑菇云升起来后,到处都是烟,什么也看不到。”杨波说。

  在等待半小时后,杨波和同伴们才开始执行海底科考任务。

  目前,中国潜航员培训的机构已经建立了,并已培训了两位职业潜航员。

  “这个机构和‘蛟龙’号一样,是全新的,要摸着石头过河,要形成一套科学、健全、完善的潜航员培训体系,我们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杨波说。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