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金融十年·访谈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021:金融十年·访谈
下一篇

访谈中国银行私人银行部(北京)总经理王卫

私人银行:富人的理财“管家”

2012年11月06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中行私人银行部(北京)总经理王卫。新京报记者 秦斌 摄

  私人银行,这个在外界看来有些神秘且陌生的事物,实际上已经在我国问世了五年。中国银行与RBS(苏格兰皇家银行集团)2007年3月在北京推出中国银行私人银行业务,成为国内首批私人银行营业机构。

  根据近日民生银行与麦肯锡公司联合发布的《中国私人银行市场报告》显示,未来三年我国高净值人士(可投资金融资产在650万元人民币或以上)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20%,到2015年,高净值人士人数将达到200万。

  近日,中国银行私人银行部(北京)总经理王卫接受了新京报的采访。作为一名资深银行业人士,她经历了国内私人银行业的兴起和发展的整个历程。她向我们揭开了看似神秘的私人银行业务,并阐述了对私人银行业发展的见解。

  私人银行门槛:800万元

  新京报:能简要介绍一下中国私人银行发展的历程吗?

  王卫:2007年3月,中行率先在北京成立私人银行,成为国内首批开设私人银行业务的金融机构。在随后的五年之中,共有22个中外资银行150家私人银行机构陆续建立私人银行业务。改革开放以来,快速增长的高净值客户人群给了私人银行业务极大的发展机遇,但由于没有既定的发展模式,私人银行业务目前仍以各家银行自行经营、探索业务形式为主,缺乏必要的指导和监管。

  新京报:进入中行私人银行的“门槛”是多少?

  王卫:中行在财富管理方面有独到之处,我们率先形成了三级服务体系,从上到下分别是私人银行、财富管理中心和理财中心。私人银行是服务于金融资产达800万元以上的客户。此外,信用卡年消费额在200万元以上,消贷在400万元以上的客户也属于私人银行服务的范围。

  客户需求以保值增值为主

  新京报:私人银行的客户构成是怎样的?他们都有什么样的投资偏好?

  王卫:我行拥有的高净值客户达2000多名,而整个北京市场的高净值客户数量为17万。他们大都是以家族为单位进行理财,年龄在40岁左右的居多。由于客户投资渠道广泛,交给银行打理的金融资产大都是以保证其财产的安全性为诉求,所以30%-40%的客户都是低风险型的,希望通过投资得到固定收益,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

  新京报:今年以来,资本市场表现欠佳。私人银行客户的资产有没有受到影响?如何帮客户降低投资损失?

  王卫:确实是有一定的影响。我们有一个客户,两年前在最高点时重仓持有了中石油,结果原本6000多万的资产现在缩水至2000多万。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给他的投资建议是利用杠杆融资、房产循环抵质押贷款等多元化的方式弥补投资的部分亏损,而不是要求客户斩仓。这样一来,通过我们私人银行的服务,将理财产品和融资产品相结合,既解决了客户资金上的困难,又避免了客户“割肉”卖出股票造成直接损失。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沈玮青

  ■ 关键词

  私人银行

  指专门针对高净值客户进行的一种私密性极强的金融服务,银行根据客户需求量身定做个人财产投资与管理计划。私人银行服务往往结合了信托、投资、银行、税务咨询等多种金融服务类型,还包括医疗健康、子女教育规划等服务。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