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0:文化新闻·动态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10:文化新闻·动态
上一篇  下一篇

张玉书:

茨威格带我们走进人类潜意识世界

2012年11月06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新京报讯 (记者吴永熹)今年,奥地利著名作家斯台芬·茨威格逝世七十周年。昨天上午,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市新闻出版局、首都出版发行联盟、中国出版集团·人民文学出版社及中德语言文学文化研究年刊《文学之路》编辑部联合举办的“国际视野中的斯台芬·茨威格研究与接受”学术研讨会于人大举行,同时举办了《茨威格读本》现场发布会。茨威格国际研究协会主席H. Holl教授、中国著名日耳曼学者、茨威格作品的重要翻译者张玉书教授、作家余华等参加了研讨会开幕式。

  茨威格是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剧作家和诗人,是继卡夫卡之后20世纪被翻译最多的德语作家,其作品已翻译成近60种语言。茨威格的作品最早被译介到中国是195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译文》杂志9月号上刊登了他的中篇小说《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迄今已在中国传播55年。作为茨威格的重要汉译者,张玉书教授曾译有包括《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等名篇在内的许多茨威格作品,并曾主编茨威格小说集。

  张玉书教授在开幕式上说:“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中国兴起了一波又一波的茨威格热。这一股股热潮经久不衰,令整整一代中国读者和作家为之神往。”评价茨威格的作品时,张玉书教授说道:“这位大师带我们走进了未知的领域,走进了人类的灵魂和潜意识世界,他为我们刻画了一个个栩栩如生、有血有肉的人物,在他笔下既有庄严的人性,也有鄙俗的兽性;既有崇高的情感,也有堕落的灵魂。这不仅为我们带来了灵感和启迪,也大大开阔了我们的眼界。他在一个个扣人心弦的动人故事中描绘了一批优雅的女性形象,歌颂了庄严、美妙的爱情和情感。他帮助我们突破了一个又一个禁忌,废除了过去文学中千篇一律的人物范式。”

  余华谈到了自己青年时代阅读茨威格的感受。他称茨威格和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小说都属于“强力叙述”,作品一上来就是叙述高潮,一直会持续到最后,不同的是,茨威格少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叙述中那些社会里黑压压让人透不气来的情景。余华称“在习惯茨威格之后,再爬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台阶上时,发现自己的恐高症已经治愈了。”他称茨威格是“小一号的陀思妥耶夫斯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