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1:旅游十年回顾之旅游经济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11:旅游十年回顾之旅游经济

全民旅游催热假日经济

2012年11月07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西湖的免费模式成为旅游与城市和谐发展的典范。

本报记者 尹亚飞 摄

  旅游和经济的关系,用相关文件的话来说就是,“标志着旅游业已全面融入国家战略体系”。无论是五一黄金周的设立与取消,还是景区门票的起起落落,抑或是西湖景区的免费模式,都是旅游在对经济发生着作用。

  事件1 取消五一黄金周

  【事件回放】

  2000年6月份,国务院下发文件,规定每年春节、五一、十一设置3个长假期,俗称“黄金周”,主要目的是推动“假日经济”,通过长假启动内需、创造出一些新的需求。2008年,五一黄金周被取消。

  见证人:张广瑞,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

  黄金周从出现开始就一直存在着争议,在实行黄金周的十多年时间内,国家长假期的安排也几经调整,然而,这些争议依然存在。我一直不明白,每到黄金周过后,在公布黄金周期间旅游者人数时,有关部门是把它作为一种成绩而骄傲,还是作为一种问题而纠结。一个世界文化遗产景点,本来最大接待量是5万,最后接待了10万、20万,是福还是祸?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多一个“黄金周”或少一个“黄金周”,这种人满为患的状况不会得到根本性的改观,“黄金周运动”不会停止。

  我的观点是,假期安排作为一项国家政策,制定之前要充分论证,把可能造成的影响考虑周全一些,但是,一旦确定下来,就不要轻易改变。因为,中国这样的大国,人口如此之众,靠一个政策不可能解决全部问题,任何政策也不会满足所有人的要求,重要的是靠在政策实行中适应,政府要适应,业界要适应,百姓也会去适应。愿意挤的人,去挤;不愿意挤的人,就尽量自己想办法躲避;单位有办法的,单位去照顾职工,时间长了,问题自然就找到合理的途径。

  其二,尽量创造条件,让更多的人选择自己休假的时间和方式,尤其是像带薪假期的实施。

  其三,假期要让老百姓过得轻松,过得充实,不要给假期强加上太多的负担,也不要把它搞成商业大战,搅得大家都不能安心、平和地度假。要努力让假期成为百姓享受生活的黄金周,而不是别的黄金周,或者被别人给当成“黄金”卖了。

  事件2 景区门票的起起落落

  【事件回放】

  今年国庆节前,全国各地80家景区逐步实施景区门票降价,其中13个景区游览参观点实行免费。与此同时,峨眉山等景区门票价格却逆势而上,赵州桥、井冈山核心景区等知名旅游景区的门票价格也多有上涨。目前,绝大多数5A级景区门票都突破了百元大关。

  见证人:刘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

  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全国游客满意度报告》显示,2012年第二季度的国内游客满意度为79.93,仅处于“基本满意”水平,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景区门票的上涨。

  中国景区大部分都缺乏延伸产业链,门票成为单一收入,景区维护、设备更新、人工成本等,一般都通过门票调价来平衡。还有一个原因是,不少旅游景区所处区域的工业化、商业化程度不高,旅游业能为当地贡献税收。

  景区门票涨价并不是景区说了算,要稳定门票价格,在经济发达地区、地方政府不再把公益型景区门票收入作为政府财政主要收入。景区要打破门票经济,必须对旅游产品单一化的结构模式进行调整,开发更多的旅游产品。

  事件3 西湖免费模式走过10年

  【事件回放】

  2012年是西湖免费开放的第10个年头。10年间,西湖相继取消了130多个景点的门票,占景点总数的70%以上;免费开放的景区面积达到了2000多公顷。西湖的免费模式成为旅游与城市和谐发展的典范。

  见证人: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宣传处工作人员

  西湖免费,但西湖景区增加了很多休闲消费场所,景区商业网点服务项目创造了税源,增加了收入;由于免费开放带来的人流,景区内的商业网点租金也在上升。

  西湖免费后直观上降低了游客的旅游成本,使更多游客逗留时间延长。让游客将钱花在住宿、吃饭、购物、娱乐等方面,使杭州的旅游服务行业获得了新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西湖属于城中湖,地理位置优越,杭州市经济基础好,免费开放后有充足的财力支持,这是很多景区无法复制的。但西湖在免费开放过程中的管理等却可以借鉴,例如杭州市政府进行体制性拨款等措施,保证了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的利益不受损。

  “免费”把稀缺的旅游资源还给了市民和游客,比起少收的两亿元门票,随之而来的经济、社会效益要大得多。杭州先后获得“联合国人居奖”、“国际花园城市”、“东方休闲之都”、“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等称号,并连续5年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 潮流词

  旅游节

  旅游节庆活动如果开发适当,费用低廉,副作用小,比其他一些观光形态更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因此,最近10年,各种旅游节越来越多。政府从中打造地方名片,树立城市形象;旅游局培育新产品,扩大新市场;老百姓有了热闹看;商人则从中看到商业价值。

  不过也有一些无中生有莫名其妙的旅游节。如果不挖掘当地的文化资源,依托当地的经济基础和人文资源,这样的节日很难持久。

  奥运旅游

  奥运是一个全球盛会,所产生的作用也是空前的,奥运是旅游宣传片,很多人借此见识了中国。为奥运建设的大量场馆设施虽然在奥运后时代的处境各异,但鸟巢成为了北京一日游必到的景点,国家奥林匹克公园则变成了北京人民热爱的户外公园。

  本版采写  新京报记者 曹燕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