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1年,中国有了自己的旅游日。这一年的5月19日,是首个“中国旅游日”,来源于《徐霞客游记》的开篇。越来越多的国人开始意识到:旅游是天赋人权,开始越来越频繁地参与到流动性的旅游迁徙活动中。在中国,季节性短暂的迁徙过程,经常伴随着类似“井喷”的拥挤描述,这绝对不是一次美好的旅行。也带来了对旅游的思考:我们期待的旅游如何实现。
事件1 旅游业融入国家战略体系
【事件回放】
2009年12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并明确要求力争到2020年,我国旅游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基本达到世界旅游强国水平。这标志着旅游业已全面融入国家战略体系。
见证人:魏翔,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闲暇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是对旅游行业的强心针。因为旅游业一直在国家的产业格局中不太重要,国务院为旅游产业发文,这还是第一次,对行业人士是一个鼓舞。但实质意义却低于期待,作为短期的调控政策,影响力有限。各个地方都在发展旅游、开发景区,随之而来的是,景区也开始涨价了,旅游变成了一个抓手。
这十年来,一直都在说旅游从观光向着休闲度假方面转变,我觉得休闲度假不只是一个旅游的话题,它反过来又会推动经济效率,公正平等发展。但是目前来看,这个过程比预想要长,如休闲和休假制度、产业结构的调整等有很大关系,还有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
打个比方,中国旅游要完成从“观光”到“休闲”的转变,现在的情况是,我们在排队等车,可是车没有来,那怎么办?至少我们可以原地踏步锻炼身体。
这就需要旅游各行业从行业内部做一些转变,旅游者自身做一些改变,例如生活观念和休闲观念——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旅游?
从行业角度来说,一个休闲地产开发商,他要从科学设计安排的角度去规划,包括消费人群,休闲健身设备布置,轻松愉悦环境的营造等。
也就是说,如果大的环境没有转变,但是我们可以做一些微观的改善。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